7月15日,中國經濟“半年報”出爐,奏響了2024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發展最強音。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616836億元,同比增長 5.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0660億元,同比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236530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349646億元,增長4.6%。這些數據共同編織出中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壯麗畫卷,折射出中國經濟非凡韌性與活力。
總體平穩態勢,彰顯中國經濟深厚的發展底氣。面對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的外部環境,國內結構調整陣痛有所顯現,我國經濟頂住壓力,運行總體平穩,成績來之不易。從經濟增長來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5%的經濟增速難能可貴;從就業來看,服務業持續恢復提供堅實支撐,就業優先政策深入實施,新型職業需求快速增長,上半年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上年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從物價來看,市場供需關系有所改善,物價水平溫和回升,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1%;從國際收支看,外需保持強勁,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達21.2萬億元,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四大經濟宏觀指標的運行平穩,突出了國民經濟的“穩”,表明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折射出中國經濟“長風破浪,未來可期”的底氣,只要我們堅定目標、萬眾一心,中國經濟必將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穩中有進步伐,凸顯中國經濟強大的發展韌性。在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過程中,我國經濟展現出了非凡的適應力和潛力。數據顯示,上半年,產業向“新”向“綠”轉型態勢更加明顯,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5.8%,比一季度提高0.6個百分點,智能綠色新產品表現亮眼,產量均保持兩位數增長;消費新模式不斷涌現,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8%,快遞業務量突破800億件;新技術繼續賦能綠色發展,經濟發展的綠色含量提升,規模以上工業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合計同比增長13.4%,占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比重提升,單位GDP能耗繼續下降……這些數據,表明中國的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正在有條不紊地展開,中國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和可持續性在不斷提高,穩中有進的經濟質態折射出中國經濟“中流浪急,更上層樓”的韌性,也將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向好趨勢明顯,展現中國經濟蓬勃的發展活力。國際社會普遍看好中國設定的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這一觀點在3月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和6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得到了廣泛認同,彰顯了中國經濟向好的強勁勢頭。當前,中國傳統產業正在經歷深刻的改造升級,而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則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并蓬勃發展,為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有助于對沖下行壓力并增強上行動力。同時,新型消費、新基建等領域也展現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支撐點。隨著擴大內需政策的深入實施和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效,內需潛力將進一步釋放,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將顯著增強。這些都充分說明,推動中國經濟繼續恢復向好的基礎堅實、條件優越,也凸顯了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堅定發展信心。伴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積極因素的不斷累積和增強,我們有理由相信并期待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的順利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這片大海正以其深厚的底蘊和廣闊的空間,展現其無限可能。盡管面臨諸多挑戰,但中國經濟依然保持著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向好發展,在實現經濟發展目的同時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