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是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連日來,南京社會各界認真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一致表示,將切實把全會重大改革部署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在百姓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在中國式現代化南京新實踐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南京城。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段仁虎 攝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
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全會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相關部門表示,要更積極主動地承擔起這一重大任務,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全會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要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這讓全市教育系統干部倍感振奮。”南京市教育局負責人表示,將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重點做好“三個堅持”。一是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以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法、治理現代化為基本路徑,推進教育強市建設。三是堅持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推動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融合一體發展,推動產教融合發展,提供更加公平共享的教育資源,以改革創新精神增強南京教育事業發展活力,形成更加健康向上的教育生態,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南京新實踐。
“全會提到的關于就業、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改革,都是老百姓關心的。”秦淮區政協副主席、人社局局長成劍說,該區借力區域豐富文旅資源優勢,依托景區景點流量大、人氣旺的特點,將招工用工服務延伸“進景區”,通過“區街聯動、雙線聯動、部門聯動、行業聯動”多層次挖掘就業崗位,滿足群眾多元化就業需求,讓“招聘奔著流量去,服務跟著人流走”,不斷提高就業服務可及性,提升人崗匹配精準度,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我們將以全會精神為指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理念,兜住兜準兜牢基本民生底線,扎實有序推進各項民生實事項目,有效提升民政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南京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童曉佳表示,下一步,將不斷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認定幫扶,加大臨時救助救急解難力度,妥善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不斷提高養老服務質效,進一步完善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貫徹落實好“舒心助餐”和“探訪關愛”兩個專項行動,扎實推動養老服務機構安全能力提升。聚焦群眾需求,強化社會組織管理,加快推動全市慈善事業規范發展,切實提升困境兒童保障水平,持續加大婚姻、殯葬、地名等基本社會服務供給,提升服務均等化、規范化、可及性。
南京團市委書記榮飛表示,全市各級共青團組織將用好“三會兩制一課”“青年講師團”等載體隊伍,迅速在全市廣大團員青年中興起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的熱潮。接下來,南京團市委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推進“夢想小屋”“愛心暑托班”“童心里的極美南京”“寧青驛站”“南京青年電商助農實訓營”等民生實事項目落地見效,持續開展“青檸實踐”“青春閃耀·志愿金陵”“寧青Yeah校”等品牌項目,用心用情解決好青年的急難愁盼,不斷提升青年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南京新實踐匯聚更多青春力量。
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是全會提出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之一。南京市城鄉建設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于茂高表示,將以全會精神為指引,持續推動城鄉建設一體化協同,持續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持續推進智能建造,為中國式現代化南京新實踐貢獻城建力量。
今年上半年,南京市建設系統錨定目標不放松,篤行實干促落實。截至6月,新建項目開工率達78.2%,完成率再創新高;作為全國城市更新試點城市,南京近期以全國第一的成績,入選首批城市更新行動中央財政支持城市;7月上旬南京成立了市級智能建造產業協同發展聯盟等等。建設系統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全會精神,鼓足干勁、鉚足拼勁、用足韌勁,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優化城鄉宜居環境,拼出南京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建設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包容、韌性的可持續交通體系,是支撐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南京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宗仁表示,南京交通將繼續優化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布局,加快建成仙新路長江大橋主橋、龍潭過江通道,推動南京北站、南京南站集疏運系統南環線快速化改造工程建設,做好北沿江高鐵、寧蕪鐵路、建寧西路長江隧道等在建項目推進,加快錦文路過江通道、寧九高速、南京都市圈環線等高速公路工可報批,合力推進祿口機場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圍繞“水運江蘇”三年行動計劃,南京正在加快啟動龍潭公鐵水多式聯運樞紐建設,推動龍潭六期、七期前期工作,努力推動12.5米深水航道全天候通達南京,進一步釋放長江航運黃金水道效能。接下來,交通部門將以開放“硬聯通”為突破口,立足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及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城市定位,進一步提升門戶樞紐能級,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
全會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們將把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定不移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進美麗南京建設,將全會部署轉化為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強大力量,讓綠色成為南京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標識,為南京在中國式現代化城市實踐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南京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文青說。
聚焦鄉村振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全會提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南京市委農辦主任,南京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屹表示,農業農村系統將聚焦鄉村振興,統籌城鄉融合發展,加快高水平建設都市現代農業強市。突出農產品提質增效,穩面積、提單產、優供給,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加快都市現代農業提檔升級,因地制宜育強農業新質生產力,扎實推動優質稻米、綠色蔬菜等產業鏈鏈式發展;抓和美鄉村建設,加快推進具有金陵村韻的現代化鄉村;抓要素集成,增強農業農村發展動能,重點強化涉農重大項目建設、農業農村招商引資、農業農村人才梯隊建設;抓改革賦能,提升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同時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確保各項改革措施能夠相互協調、相互促進;抓富民強村,多途徑構建農民較快增收長效機制,扎實走好共同富裕的鄉村振興道路。
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何流表示,將強化主動保護和系統保護,守牢耕地保護紅線;強化遠近結合和增存兼顧,做好年度土地出讓;強化規劃體系和規劃研究,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強化精準配置和精細服務,提升要素保障質效;強化城市安全和空間宜居,助推美麗南京建設;強化改革創新和數字賦能,提高治理能力水平,以改革的思維“奮進創優”。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馬道軍 錢紅艷 何鋼 吳春霞 劉全民 杜瑩 余夢迪 余夢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