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是促進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帶動農民增收的必要途徑。然而在具體操作中,不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守著大量固定資產卻融不到錢、貸不到款,讓急需資金周轉的他們屢屢犯愁。
“融資難、融資貴”、缺少抵押物、信用體系建設不健全、數字金融發展遲緩等問題,一直制約著農業農村發展。自2021年起,泰州市探索農業設施確權登記頒證抵押融資制度,破解農業生產經營融資難題。
“我有5臺烘干設備、兩條大米生產線,米廠營業總收入達到7000多萬元。既有固定資產又有流動資產,但緊急情況遇到資金缺口還是難以貸款。2022年上半年我聯系過多家銀行,雖然貸到了100萬元,但利率高達9%。”靖江市馬橋鎮迎祥村家庭農場主盧進說。
馬橋鎮朝西村向陽育秧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小海深有同感,2013年他帶頭領辦農機、育秧、植保等多功能一體的合作社,全靠親戚、朋友、同學拼湊資金,“真希望有個通暢的貸款渠道,在關鍵時候可以給我們解決燃眉之急。”
“農業經營主體想要擴大生產,最難的是貸款。而銀行則反映農民可抵押物少,貸款違約風險大,授信額度難提升。供需兩側各自難以突破的矛盾,嚴重制約現代農業發展。”泰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蔣向榮說,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數缺乏規范的財務制度,各類資產產權不明晰,不具備抵押條件,導致貸款難。
改革是解決各類矛盾問題的有效手段。“我們要做的就是從矛盾點入手,從落實中央和江蘇省出臺的系列金融支農惠農政策中找出路,以‘大力開展保單、農機具和大棚設施、養殖設施等抵押、質押貸款業務,打通農村產權質押融資堵點’為要求,暢通城鄉要素流動。”蔣向榮說,為農業設施頒發“身份證”,賦予“新權能”,提升“公信力”,滿足銀行對“抵押物”的要求,可以從源頭上緩解農業主體“貸款難”問題。
2022年,泰州市出臺農業設施所有權確權登記頒證實施辦法(試行)。同年8月,靖江市馬橋鎮開展試點,圍繞“確權、賦權、活權”三個關鍵環節,篩選符合條件的主體、農業設施,推行“農業設施+農業主體經營者”“雙授信”,幫助農業設施“變現”。
哪些設施可以確權頒證?泰州市農業農村局經管處處長瞿亞坤介紹,標準化鋼架大棚、連棟溫室、日光溫室、鋼結構立架等作物栽培設施,規模化養殖場的畜禽舍,水產養殖生產設施,農產品質量檢測房、分揀房、冷庫、烘干房、各類庫房、曬場等附屬配套設施均可確權頒證。
農業設施確權頒證堅持“自愿申請、嚴格審查、據實登記、設施與用地一致”的原則有序推進,引導金融機構介入,促進政銀企配合協作、相向而行。
試點工作在馬橋鎮開展順利,當年,該鎮篩選出156家主體、1.09萬棟農業設施,完成農業設施授信8500萬元。李停金是馬橋鎮三愛村的草莓種植大戶,辦理好農業設施所有權證,當年10月他便向靖江農商行申請了一筆300萬元的貸款,貸款利率為3.65%,這是他至今拿到的最低利率貸款。
2022年11月,泰州市在全市范圍內推進農業設施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頒發證書226本、總授信2.06億元,實際投放貸款75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