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中展現更大作為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江蘇高校科研院所引發熱烈反響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全省高校、科研院所的黨員干部迅速掀起學習領會全會精神的熱潮。大家紛紛表示,要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全會精神,以深化改革充分激發創新活力動力,在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中展現更大作為,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不懈奮斗。
系統謀劃一體化推進全方位改革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進行統籌部署、整體謀劃,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新部署新要求,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一個個關鍵句,為科教領域進一步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深入分析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科學謀劃了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是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總動員、總部署,必將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南京大學黨委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譚鐵牛表示,全體南大人將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以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為自覺追求,充分發揮國家戰略科教力量重要作用,全力推動“奮進行動”攻堅克難。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書記甄良表示,學校將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科技人才重要結合點的作用,不斷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更大力度引育高水平創新人才,加強有組織科研,提高學校科技創新能級,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全面深化改革新成效提升學校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和貢獻度。
“一系列的重大論斷、重大部署,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定信心和堅強決心。”蘇州大學黨委書記張曉宏表示,學校將以組織召開學校第七次發展戰略研討會為抓手,組織全校師生在深入學習領會全會精神的基礎上,聚焦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這一重大課題,系統謀劃學校新時期改革發展的戰略舉措,在人才培養方式、科研創新體系、人才發展機制等關鍵環節深化改革,努力在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培育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等方面展現更大作為。
激發活力持續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
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隊伍體系化、建制化、協同化……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一項項重要舉措,讓科研人員倍感振奮。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要更加堅定地瞄準改革目標,確保落實到位,鞏固已有成果,用實干抓出新成效。”中國船舶集團七〇二所所長葉聰表示,在當前深海進入能力已經完成深度突破的基礎上,要加大智能、協同技術攻關力度,探索更加高效的科研組織制度,團結更加強大的國內外科研團隊,爭取早日實現更大范圍的深海、海底精細的感知和管控,謀求未來產業以及新質生產力的育成,為強國建設作出深海科技方面的積極貢獻。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學習全會精神,我更加堅定了擁抱時代洪流,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信心。”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重大項目公司、蘇州漢驊半導體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顧星表示,“我們是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首個采用‘撥投結合’創新方式支持的前瞻性、顛覆性的重大研發項目公司,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們將與產業鏈的伙伴一起實現共贏,致力于成為國際領先水準的高端半導體閉環研發與大型生產基地,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改革風勁,創新潮涌。“青禾”科技志愿隊隊員、江蘇省農業科學院休閑農業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凡凡表示,科技創新是引領農業現代化的第一驅動力,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休閑農業作為農村三產融合的產業實踐形式,對于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促進城鄉融合具有重要作用,“接下來我將在自身領域深耕細作,刻苦鉆研,積極調動自身創新能動性、發揮專業所長,以科技創新與模式創新賦能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勇擔使命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
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只有不斷深化改革,才能推動教育、科技、人才實現良性循環。
“這次全會為職業本科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指引了方向、明確了要求。”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黨委書記、校長謝永華說,伴隨產業轉型升級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職業本科教育應成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中堅力量。作為全國首家職業本科試點學校,學校將服務制造強國戰略,持續深化培養模式和育人機制改革,以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主線,聚焦專業、課程、教材、教師、實訓等關鍵要素改革創新,加快培養一批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引領帶動職業教育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顯著提升。
“作為職業院校,我們要主動適應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時代要求,在不同賽道塑造和發揮自身的優勢。”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賀興初表示,學校將堅定信心、主動求變,不斷優化學校的辦學定位、功能、格局,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培養更多具有“家國情懷、鐵路基因、工匠精神”的復合型、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新的時代方位,標注新的改革起點。”河海大學校長楊桂山說,面向未來,學校將勇擔強國使命,聚力改革創新,縱深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化學科建設改革,以內涵式發展促進學科整體水平提升,深化人才培養改革,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前瞻性交叉思維的時代新人;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建立人才資源競爭優勢,優化同發展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體系,全方位融入國家、行業、區域發展鏈條,探索重大任務、重大工程牽引的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的路徑機制,努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更加堅實的人才支撐。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楊頻萍 程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