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政經1號︱從省委書記強調的“三個注重”,看江蘇半年“成績單”

地區生產總值63326.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8%。這是江蘇交出的上半年經濟“成績單”,令人矚目。

細數其中,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35.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6%,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一組組精確數字,反映出全省經濟運行平穩、穩中有進,發展質效穩步提升。

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更奮楫。7月22日,在全年發展的關鍵時刻,省委常委會會議暨省委財經委員會會議召開,分析全省上半年經濟形勢,研究部署下一階段工作。省委書記信長星以“三個注重”為全省經濟發展把脈定向:注重從當前“走勢”中看到“趨勢”,乘勢而上,堅定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的信心;注重從整體“回暖”中感知“溫差”,實實在在解決發展中的難題,激發市場熱力活力,增強企業發展干勁;注重從發展“波動”中挖掘“增量”,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中厚植發展優勢、增強回升動力,堅定不移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努力爭取更好結果。

把穩“趨勢”,蹄疾步穩乘勢而上

向未來揚帆的航程上,總有一些關鍵時刻,標注下嶄新的奮斗坐標。

龍年伊始,常州官宣邁入“萬億俱樂部”,這座以“龍城”為名的創新之都,正式在中國經濟版圖上破壁飛騰。以此為坐標,“寧蘇錫常通”5座城市沿江而立,在長三角北翼形成全國數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萬億之城連綿帶”。

地區生產總值,是折射區域綜合實力的一面鏡子,亦是城市地位、發展能級的重要標志。從萬億之城到萬億城市群,展示出江蘇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活力。

“5”字之外,蹄疾步穩以致遠的江蘇,沿途留下一連串發展的堅實腳印——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作為“國之大者”,糧食安全是“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上半年,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35.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6%。夏糧總產量1430.4萬噸,比上年增加23.3萬噸,同比增長1.7%。


圖源:龍虎網

圖源:龍虎網


大暑剛過,南京江寧淳化現代農業示范園及淳化街道種糧大戶搶抓農時,預計月底完成45000畝水稻秧苗移栽。“水稻種植品種依然以軟米品種為主,今年還引入了雜交秈稻,并推廣水稻側深施肥技術,進一步增加水稻產量。比如寧香粳9號,每畝最高產量能達到1600斤。”淳化現代農業示范園農技人員王志強介紹說。

近年來,江蘇不斷通過改革手段保障糧食安全,全省糧食產量連續10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2023年創下759.5億斤歷史新高。育種基地做強“農業芯片”,無人機掀起綠色稻浪,智慧大腦覆蓋“耕種管收”,從生物育種應用到科技種田新路,魚米之鄉,萬千氣象。



扛穩農業“糧袋子”,也要挺起工業“新脊梁”。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1%,制造業增長8.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3.7%。分行業看,列統的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33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行業增長面82.5%。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對全部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6.2%。1—5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5.6%。

再著眼細微處。利用全球起重機行業首條數字化底盤裝配檢測生產線,國內外市場上50%的起重機從徐工裝配產出;以1%的柴油引燃99%的天然氣,中船鎮柴給船舶裝上中國制造的綠色“心臟”;啟動江蘇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燈塔工廠”產線,平均1秒鐘就有一塊動力電池下線……當持續攀升的增長比例融入生產車間,嵌進企業年報,產業轉型和科技創新的雙向奔赴便有了更生動的具形。

當前,為全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江蘇聚焦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和50條產業鏈“1650”產業體系建設,深入推進集群筑峰、創新強基、高端躍升等8大行動27項舉措,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連續三年全國第一。

如果說工業是經濟增長的“壓艙石”,外貿就是觀察區域經濟開放及活力的“晴雨表”。今年上半年,全省貨物貿易進出口2.68萬億元,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長8.5%,增幅較全國高2.4個百分點,占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2.7%。其中,出口1.72萬億元,增長8%;進口9597.4億元,增長9.3%。

江蘇外貿的向上活力,一個與時俱進的生動案例可見一斑:不久前,德國綠茵場激戰正酣,一萬公里之外,頂碁運動用品(淮安)有限公司的工人忙碌且有序地趕制準備出口的足球內膽。今年1至5月,這家公司出口歐洲杯、世界杯等賽事用球及訓練用球407萬個,在手外貿訂單排至年底。



將視野在更大范圍延展,今年上半年,“一帶一路”交匯點與世界“雙向奔赴”,1.2萬億元進出口持續演繹著合作共贏的故事;自貿試驗區改革浪潮奔涌向前,從全國首創“海外倉離境融服務模式”到率先搭建生物醫藥集中監管與公共服務平臺,自貿“溢出”效應不斷放大;跨境電商特色產業帶建設助力產品“破浪出海”,培育110個以上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的目標逐步走進現實;“近悅遠來”的營商沃土讓各類經營主體大有可為,新增的37家AEO企業持續擦亮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金名片”。開放潮頭的江蘇,激活經濟發展“一池春水”。

感知溫差,激發熱力活力動力

在宏觀數據“回暖”的時勢下,更要體察微觀個體“體溫”。感知“溫差”、正視“溫差”,是打通經濟運行堵點、解決發展難題的切入點之一。

會議指出,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著力增強發展活力。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江蘇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市場環境,大力謀劃一批標志性舉措,全社會改革氛圍濃厚,經營主體獲得感不斷增強,內生動力與創新活力澎湃。

民企的期盼,是改革的呼聲。2024年年初,江蘇印發《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硬核“20條”為民營企業強力“撐腰”,明確對民營企業的融資擔保業務比重原則上達到80%,積極支持緩解民營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用“看得見的手”護航民營經濟穩步向前。

“集團獲得稅收減免、穩崗補貼等多項實質性支持,為企業今后發展夯實了基礎。”鎮江市政協委員、江蘇瑞祥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袁云燕在近日召開的省政協政企協商座談會上表示。

7月10日,中糧貿易(靖江)碼頭倉儲工程項目正式開工。從接到企業申請,到打印出施工許可證僅用2小時。“真沒想到這么快就能辦好,為項目多贏了一周的建設時間。”中糧貿易(靖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愛民信心倍增。


圖源:蘇州政務服務

圖源:蘇州政務服務


在江蘇,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辦事快”已成為全省營商環境的“金招牌”。江蘇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抓手,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電子營業執照讓經營主體可以“一照通行”,優化的審批方式為企業提供“一站服務”。今年6月,江蘇在全國率先出臺市場監管部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年度重點任務分工方案,16大重點工作、101項任務清單將再次為企業“松綁”。



激發市場熱力活力,離不開消費與投資。今年上半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178.4億元,同比增長4.9%。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等帶動下,限額以上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1.0%,比一季度加快4.1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增長35.5%,占汽車類零售額的比重達31.0%。

盛夏時節,正是家電消費旺季。今年來,江蘇在全省范圍內多領域、多層次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綠色節能家電廣受市民歡迎。截至6月底,全省銷售綠色節能家電1.8萬臺,累計銷售額近1億元,2.1萬戶家庭享受到“換新”福利。據悉,7月底至年底,省商務廳會同省財政廳共同制定消費補貼政策,預算投入達3億元,這股綠色“新風”將進一步吹“熱”江蘇消費市場。


圖源:微訊江蘇

圖源:微訊江蘇


當把目光從繁華城市轉向廣袤鄉村,會發現一片亟待開發的浩瀚消費藍海。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945.2億元,增長7.8%,比城鎮高3.3個百分點。

如何進一步發揮農村資源優勢,提高農村消費質量,為農村消費市場提質擴容,是下一步江蘇需要打破的“瓶頸”。以鄉村物流為例,為解決工業品“下沉”農村和農產品“上行”不暢等問題,江蘇積極推廣“交通運輸+郵政快遞+農村社區”農村寄遞物流服務模式,加快疏通鄉村物流快遞“最后一公里”。從去鎮上取件到無人快遞車、公交送貨進村,越來越多的江蘇鄉村實現快遞自由。



在投資方面,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橋常泰長江大橋主航道橋鋼橋面鋪裝施工全面啟動,揚州泰州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施工建設如火如荼,連云港科技創新港正在進行二次結構施工……一批重大項目扎實推進,有效投資持續擴大。截至6月底,省重大項目中,計劃新開工的228個項目開工率85.5%,超額完成上半年開工75%的既定目標;已投產的78個省重大制造業項目實現產值超過1200億元,預計投產項目全年產值可達3000億元以上。

為牢牢把握重大項目建設這個“關鍵抓手”,今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被確定為全省重大項目“融資服務推進月”,在此期間,全省將通過省市聯動、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開展金融產品推介及政策輔導和項目融資推介及診斷把脈。

挖掘“增量”,以新質生產力增長新動能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和產業版圖,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催生。錨定全年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會議強調,要緊盯科技和產業變革方向,著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向科技創新要發展新動力,向新質生產力要增長新動能。今年上半年,江蘇新質生產力在發展上已取得實效。數據顯示,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50.6%、41.3%,比一季度均提高0.4個百分點。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比一季度加快0.9個百分點。規上數字產品核心制造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4%、9.5%,增速均高于全部規上工業。



在蘇州,高端裝備、電子信息、先進材料三大萬億級產業集群支撐有力,蘇州實驗室、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科創載體紛紛布局,光子、量子技術、元宇宙等未來產業加速顛覆性技術突破和產業化進程,新質生產力正向著成林成勢加快生長。

在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導體、基因與細胞、元宇宙等6大未來產業新賽道規模突破1400億元,南京智能計算中心二期基本建成,成為長三角地區已經投入運營的規模最大、算力最強的全國產化智算中心,低空經濟蓄勢“起飛”,獲批低空空域面積900多平方公里,累計航線已超過100條……新質生產力持續開花育果。



既“鼎新”,也“革故”。聚焦傳統產業升級,徐州提出“333”創新生態做大做強工程機械“1號產業”;聚焦新能源之都建設,常州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搶占綠色發展主動權;南通、泰州奮力打造世界級船舶海工產業集群,淮安、宿遷加快推進工業制造、高端紡織等傳統產業迭代升級……特色發展、區域協同,江蘇大地處處涌動著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火熱干勁。

與此同時,強化金融創新、壯大“耐心資本”,是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被賦予“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這一時代重任的江蘇,也在第一時間對“耐心資本”做出回應。今年6月,江蘇正式啟動總規模500億元的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集中面向高投入、長周期、研發難度高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為發展新質生產力長期蓄力。

以新質生產力為著力點,推動傳統產業“發新芽”、新興產業“長成林”、未來產業“快生根”,江蘇創新之路風潮正勁。

新華報業·新江蘇記者 柏麗娟 徐春暉 孫秦旺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