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南京方生和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袁方的辦公室里多了一張新的榮譽證書,授予方是江蘇省藥物研究與開發協會。公司與中國藥科大學聯合申報的“藥物晶體學創新技術及其應用”項目,被該協會認定為2023第九屆“江蘇醫藥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袁方辦公室里新添的一張榮譽證書。 受訪者供圖
“在銀行的助力下,用科技金融盤活資產,3年內把一個‘三無工廠’發展成為擁有近百名員工、落地超十個產品的藥企。在這個翻天覆地的變化中,我們是真真切切嘗到了金融支持實體的甜頭!”15日上午,回憶企業發展的點滴,袁方感慨道。
成立于2015年10月的南京方生和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是以開發腫瘤、心血管疾病和內分泌等領域藥物為特色的醫藥企業,先后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南京市培育獨角獸等稱號。
南京方生和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企業供圖
“從醫藥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純研發沒有競爭優勢,也很難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全產業鏈的整合才是必由之路。”2020年底,公司有意向收購江寧的一家下游醫藥生產企業江蘇利泰爾藥業有限公司,涉及收購資金超1億元。
“雖然我們當年完成了兩輪股權融資,賬上有超億元的流動資金,但考慮到研發不能停滯,而且同時也要充分考慮企業的運營風險,所以就和銀行討論融資的可能性。”接觸過幾家銀行后袁方發現,由于公司是典型的輕資產研發企業,且有著大投入、長周期、高風險等行業特性,按照傳統企業信用評價模型,最高貸款額度不會超過3000萬元。
正當他為收購資金發愁時,全新掛牌成立的中國工商銀行南京分行科創企業金融服務中心(現更名為中國工商銀行南京分行科技金融中心)相關負責人主動聯系他,通過運用總行創設的科創企業專屬評價體系,將方生和醫藥的評級從傳統模型下的BBB,躍升為科創模型下的AA(注:企業信用評級由高到低分為9級,最高為AAA,最低為C,級別越高,償債能力越強)。次年5月,工行發放首筆科創企業并購貸款8514萬元,助力方生和醫藥完成對利泰爾藥業的全資收購。
“收購3年來,曾經無人員,無收入,無項目的‘三無工廠’,如今已落地14個藥品,并有望在今年成為規上企業。”袁方告訴記者,此次獲得“江蘇醫藥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是公司正在商業化的治療高血壓/心衰藥物一心坦?(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它歷時9年時間研發,凝聚近百名研發人員的心血,成功突破了原研藥物的專利壁壘。目前,該藥已在全國以比原研藥品降價20%以上銷售,有望在今年為醫保和患者節約上億元用藥支出。而全資收購的利泰爾藥業也承接了一心坦?的生產,進一步降低患者用藥成本。
科創企業融資獲得感的增強,是金融改革加快推進的生動體現。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近年來,包括《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關于強化金融支持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等在內的多項政策舉措相繼出臺,有效構建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南京市委金融辦也始終將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增強對重點領域的支持。在《2024年度南京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工作要點》中,加強科創金融供給和產品創新,進一步提升科創金融服務的精準性,成為其中一項重點舉措。
“現在,國家在大力提倡科技金融,南京也在通過投貸聯動、創新科技保險產品等方式充分發揮金融的活水作用,為我們這樣的中小型科創企業發展保駕護航。企業成立之初,我就深知,讓患者更早地用得起好藥是一條‘難且正確的路’。好在我們趕上了金融支持實體的新時代、好時代,我堅信,這條路會越走越寬!”袁方說。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曹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