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重大原則之一,提出要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來,蘇州堅持從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出發,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太倉市科教新城綜合為老服務中心今年4月底建成投用,中心總建筑面積達3600平方米,集銀齡助餐、社區認知癥照護、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等功能于一體。臨近中午,不少社區里的老年人會來到這里用餐,扣除政府補貼和老年人折扣,每餐最低只需6元。
蘇州啟晨智慧養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艷紅介紹,午餐的量基本上達到了每天300多份午餐,其中堂食的包括老年人大概有七八十位,還有一半的大概是外送的,送到各個日間照料點上,包括老年人的家中。
此外,中心還提供家政服務員、整理收納師、育嬰師等專業培訓,賦能有需求的低齡老人退休“再就業”。
張艷紅表示,希望能夠組建由低齡老人來幫扶高齡老人,讓他們養成“養老互助”的這樣一個模式,來更好地為他們的養老生活賦能,基本上這邊所用到的工作人員,像食堂的工作人員,也是本小區的一些低齡老人。
為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太倉還創新打造了老年人力資源中心“零工驛站”,主要為50歲以上女性和60歲以上男性老年群體提供適合的工作崗位,這也是省內首家專門面向老年再就業群體的人力資源平臺。
太倉市家政服務協會家政職業規劃師王建秋介紹,8月7日揭牌以來,大概有30多家招聘公司投了120多個崗位,目前幫助了有30多名退休人員走上了再就業的崗位。
如果說豐富的養老供給,讓老年人的幸福觸手可及,那城市更新則惠及更多群眾。走進位于姑蘇區吳門橋街道的桐馨苑小區,粉刷一新的墻面,干凈整潔的道路讓人眼前一亮,相較于原先公共設施破損缺失,房屋墻面脫落滲水、小區道路年久失修等問題,一切的變化都得益于去年10月啟動的老舊小區改造。
姑蘇區住房保障中心桐馨苑改造項目負責人沈培坤介紹,墻面用了比較復雜高級的涂料,現在既增加了美觀又能保證外墻不滲漏,現在居民也比較滿意。
改造中,除了服務好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特殊群體的“小民生”需求同樣得到關懷。這不,每個樓道墻面上安裝的嵌入式愛心折疊座椅,就讓老年人上下樓安全性大大提高。而這樣的貼心細節還有很多,小區公共休憩空間、增設的汽車充電樁、健身步道、老年活動中心等也都在改造中逐一實現。 同時,借助社區規劃師、設計師提前介入和民意收集,也讓改造方案更接地氣、更貼民心、更加科學。
小區居民萬阿姨說,現在車位也比較整潔,改造了以后樹木花草很漂亮,感覺像花園一樣,住在這里非常滿意,感覺很舒服。
根據計劃,今明兩年,全市還將計劃改造老舊小區共計246個,建筑面積約557萬平方米,惠及居民約5.5萬戶。
蘇州市人民政府房屋征收辦公室副主任夏誠表示,接下來老舊小區改造就是以城市更新為主,以城市更新的一個片區來帶動整個片區內的老舊小區的整體的改造提升,和周邊相應的風貌相協調,讓居民的居住環境得到更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