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在運河原點,看中國大運河與未來“雙向奔赴”

坐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水韻劇場里,北京建筑大學的王如祺同學認真地拍攝著臺上專家分享的一張張PPT照片,手里的筆記已寫滿了十幾頁紙。她從北京因“河”專程而來,與大運河文化發展論壇不期而遇。

今年,是中國大運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十周年。

十年,如圓之終結,亦為線之始端。

博物館內游人如織,身著漢服的年輕人沉浸其中,從江南水鄉走到大雪紛飛的北國,拍照打卡,與數字人李清照互動問答……年輕人已占有文旅市場的一半,2023年揚州“90后”“95后”及“00后”游客已占游客總數的51%。

在運河原點揚州,煥發青春的中國大運河正滾滾奔流,與撲面而來的未來“雙向奔赴”。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蔣文超/攝

在運河之畔,赴一場時光的約定

“祝賀,中國!”

2014年6月22日,卡塔爾多哈,第三十八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7年,大運河聯合申遺辦公室掛牌成立,牽頭的城市正是揚州。

揚州是大運河原點城市。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在揚州開鑿邗溝,第一次用人工的方式溝通了江淮兩大自然水系。從古至今,這座城市一直與大運河相依相伴。

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揚州考察調研,提出“讓古運河重生”的殷切期望。

牢記囑托,勇毅前行。揚州在運河文化的滋養下,用博大的胸襟和開放的姿態面向世界。“新”意頻出的博物館,原汁原味的歷史文化街區,盡收眼底的運河美景,震撼的燈光秀效果,令人稱贊的文藝表演……剛剛過去的暑期,揚州是熱門的旅游目的地,無數目光和腳步因“河”而來。

已是秋天,揚州的溫度依然居高不下。跋山涉水趕赴論壇現場的嘉賓們,紛紛感受到揚州這座城市滿滿的熱情和十足的“熱力”。“你們不僅有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這兩天又要舉辦大運河文化發展論壇,‘熱度’當然居高不下!”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國際博協中國國家委員會主席劉曙光這樣說。

論壇現場,來自政界、學界、業界的代表紛紛各抒己見。“大運河沿線有深藏地下的古代傳奇?”“世遺時代如何書寫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新篇?”“新技術、新場景、新業態怎樣為運河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從過去到現在,大運河文化又是如何哺育了兩岸兒女?”不同的研究領域,不同的發言主題,不同的觀點看法,都為了一個齊聚一堂的約定——保護和傳承大運河文化,讓古老的運河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內,許多年輕人在體驗非遺項目。圖片來源:交匯點新聞(江蘇省文旅廳供圖)

集四方之力,走一條傳承的道路

運河是流動的文化,“世界運河之都”是揚州閃亮的城市名片。

近年來,揚州依托運河,打造了一批新產品、新業態、新場景,如升級瘦西湖“二分明月憶揚州”夜游,策劃各類沉浸式劇場演出,推出“食+景+宿+N”組合套餐等。文旅融合、活態傳承的實踐,讓運河文化的魅力潤物無聲,深入人心。

和揚州一樣,大運河沿線多地整合沿線文化、旅游等各類資源,大力發展各類特色文創產業,實現古老運河文化的現代表達,讓古老的大運河成為活力無限的“城市會客廳”、生生不息的“人民幸福河”。

在河北滄州,行走在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總覽廳,抬頭可看見一條“星河帶”,腳下則踩著“運河帶”,展廳里大運河流經省(市)展區依次排開,311項非遺項目場景展現出歷史文化脈絡;在山東濟寧,在夜幕降臨時漫步于“運河記憶”歷史文化街區,“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聲、光、電、水霧的巧妙疊加,將大運河勾勒成一條穿梭古今的時空隧道;在浙江杭州,站在華燈初上的上塘河皋亭壩游船碼頭,花船、霓虹、煙火的簇擁下,水上實景演出《如夢上塘》吸引著游客和市民的目光……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

十年間,大運河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運河沿線各省市相繼成立了大運河智庫聯盟、研究院(中心),推進大運河博物館、主題公園建設和運河學研究。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正在建設,沿線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游帶建設持續推進,市民公園、文創園區等多元文化空間不斷增加,讓古老的運河文化不只存在于繁華的記憶,也展現出生機勃勃的未來。

2024大運河文化發展論壇會場之外。蔣文超/攝

揮創新之筆,展一幅青春的畫卷

作為2024大運河文化發展論壇主會場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在抖音、B站、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熱度居高不下,一直是廣受廣大網友,特別是年輕人歡迎的“網紅打卡點”。

跟隨與會的嘉賓腳步,走進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仿佛翻開了中國大運河“百科全書”。乘坐長約21米的“沙飛船”,可以身臨其境般感受運河兩岸盛景;漫步運河街肆,能夠通過LED天幕感受不同時辰的光影變化;置身河之戀展廳的超高清環形屏幕下,能夠沉浸式體驗運河生態之美……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是科技助力運河文化“活態”傳承的一個縮影。同樣的,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的“不止運河”沉浸式體驗展中,觀眾能夠通過全域沉浸CAVE體驗系統、超體量三維衍射系統、衍生區超智能數字點云系統,身臨其境地體驗運河的壯麗景色;國家(杭州)短視頻基地AI生產實驗車間今年推出的《AI上大運河》系列短視頻,生動再現了大運河的歷史場景,在海內外引發強烈反響,僅發布首日就獲得了2萬次互動量……古老的大運河在現代科技的助力下,正以一種全新的姿態,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進入數字時代,5G、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區塊鏈等前沿技術不斷取得新突破,為傳統文化挖掘、保護、傳承、活化、利用注入新鮮動能。如何運用現代科技,讓運河文化在數字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這既是本次論壇討論的重點,也是運河兒女共同的期待。

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蔣文超/攝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中國大運河不僅僅是一條河流,更是中華民族流淌的千年文脈。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也要與時俱進,與未來“雙向奔赴”。

走出會場,從運河原點出發,我們信心滿懷,再次行走運河之畔。

煥發生機的運河之波,正唱響著青春之歌,從古老流向年輕,從中國流向世界,從當代流向未來。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