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泰州海陵:因地制宜做好“土特產”文章,幫村民拓寬就業路鼓起錢袋子

      稻田里的水稻“披上金衣”,果園里的梨子逐漸飽滿,田間的芋頭也進入采收期……中秋節前,泰州市海陵區華港鎮的鄉間處處呈現出豐收的景象。

      近年來,海陵區以農民增收為主線,找準著力點,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因地制宜走特色產業化道路,深入挖掘“土”的資源、放大“特”的優勢、壯大“產”的規模,幫村民拓寬就業路、鼓起錢袋子。

      紫芋盈野,暢銷四方



      初秋時節,正是芋頭陸續成熟上市的季節。在華港鎮,千畝紫荷芋進入豐收期,田間處處是忙碌的景象。

      在華港鎮桑灣村一處紫荷芋種植基地,芋葉相連、碧綠一片,長勢喜人,芋農三五成群,忙著采挖和清理成熟的芋頭,一派豐收景象。

      “我們的紫荷芋長勢良好,預計畝產比去年略有增長。”種植戶朱黨珍介紹,“每天都給芋頭澆水,最大芋頭有五斤多。”

      作為省級傳統古村落,桑灣村與時俱進求發展,圍繞特色農產品做文章,不斷擴大傳統紫荷芋的種植面積。據悉,桑灣村目前共種植紫荷芋近千畝,畝產3000斤以上,滿足本地市場需求的同時,還銷往揚州、蘇州等周邊城市。

      近年來,桑灣村致力于發展壯大紫荷芋產業,號召更多鄉土人才加入紫荷芋種植中來。如今,全村像朱黨珍這樣的種植戶已不下200戶。

      打造品牌,走向市場



      走進城西街道朱莊村農產品銷售專業合作社,農戶們正在將剛摘下的翠冠梨打包裝車準備外送。村民徐巧紅家的果園今年種的4畝梨實現豐產,但由于銷售路徑單一,梨屬于鮮果又不能久放,她有些心急。這兩天,通過村農產品合作社幫助,她家里的梨順利銷售,這讓她十分開心。

      “我們家梨的品質都很好,但總是不能及時銷售出去,合作社幫我們聯系了銷售渠道。”徐巧紅開心地說:“前天賣了150箱,昨天賣了106箱,今天120箱剛打包好準備送出去,有了合作社,我們再也沒有后顧之憂了。”

      2023年7月,朱莊村成立了自產農產品銷售專業合作社,利用“黨建+互聯網+農產品”的銷售模式,把分散的種植戶組織起來,幫助他們打開銷路。“通過合作社對外銷售出去的朱莊梨,我都要進行抽檢確保梨的品質和質量,以誠信來贏得廣大市民的青睞。”朱莊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華說。

      王華深知,想要讓朱莊村的農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必須打造一個有影響力的品牌。于是,他在合作社成立之后,立即著手進行品牌建設。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朱莊梨逐漸在市場上打響了名氣,銷量不斷攀升。“今年從7月初到現在,我們合作社已經賣出了1.5萬斤梨。”

      直播帶貨,助農增收



      距離朱莊村不遠,麒麟灣社區的果園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社區能人”崔濱華自2017年以來,通過村企聯建,與麒麟社區共同打造了神仙灣、麒麟灣樂園、麒麟采摘園和麒麟家宴等一系列旅游項目。

      “大家好,歡迎來到泰州麒麟灣場主的直播間。”崔濱華操著一口地道的泰州話,熱情地向觀眾打招呼。他身后,新鮮的葡萄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誘人。直播一開場,觀眾人數便迅速攀升。

      麒麟灣社區農副產品豐富,春有草莓,夏有葡萄,秋冬有蔬菜,物產豐富。以前這類農副產品都是村民自己上街賣,或者通過外面的收購商進來收購,銷售渠道比較單一。崔濱華決心開拓線上銷售渠道,借助電商直播尋找增長機會,把老百姓的“好收成”變成“好收入”,“現在我基本一天要直播兩場,一場3至4小時,去年直播間團購收入近15萬元。”崔濱華說。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在海陵,越來越多的像王華、崔濱華一樣的“新農人”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積極作用,他們發起開展了助農直播450場,雪梨、水蜜桃等農特產品銷售額突破10萬斤,有效助力鄉村農業、果業現代化,帶動村民增收。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