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江北新區科創局工作人員張宇婷來到江北圖書館(新館)產企信息服務中心,通過其采購的專利數據庫,檢索轄區內一家新能源科技企業某項發明的專利數據和審查狀態。在張宇婷看來,江北圖書館不僅是看書借書的好地方,更是輔助企業發展的“情報中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健全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機制,推進公共文化設施所有權和使用權分置改革。江北圖書館(新館)積極探索“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新模式,嘗試將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把圖書館的管理運營業務委托給北京國圖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這也是江蘇事業單位探索企業化管理的一種嘗試。如今,作為一家“零編制”的公共圖書館,江北圖書館(新館)持續推進這項改革,吸引更多社會資源投入圖書館建設。
場地由政府提供,書籍設備由老館采購,國圖文化負責具體運營,為讀者提供圖書借閱、讀者活動、參考咨詢及劇場演出等一系列服務……南京江北圖書館(老館)館長陳欣表示,引入社會力量的初衷是應對新建圖書館無法增加編制的困境。而之所以選擇這家國家圖書館下屬的企業,是因為國家圖書館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文獻保障基地,借助國圖的文獻資源和專業團隊優勢,江北圖書館(新館)能為企業提供更多產業方面的咨詢。
“圖書館實行企業化運營,對市場的響應力更強。”南京江北圖書館(新館)館長溫泉舉例,開館之初,讀者反映來圖書館不方便,圖書館隨即與交運部門對接,直達新館的公交車很快開通;有小讀者想看兒童劇,圖書館立刻組織策劃演出季,對接國內頂級院團,將優質文化資源送至基層,如今已經進行50多場演出;開館不久開設的“定山講壇”邀請殲-20首飛試飛員作分享,活動當天人如潮涌,臺階上都坐滿了觀眾。
“很人性化,有求必應,能更敏銳地關注到讀者需求,并且迅速落地。”開館之初,在江北一家電力企業工作的朱尋在微信公眾號上留言,表示想下班后在圖書館看會兒書。不到一個月,圖書館便辟出一個晚間開放的“夜書房”。這里幾乎天天滿座,朱尋也成為那里的常客。今年夏天夜校火爆,圖書館與江北新區管委會黨群工作部合作,在全國首創“公共圖書館+街道社區”的“青年夜校”總分校模式,根據調查問卷遴選出書法、繪畫、烘焙、瑜伽、舞蹈等群眾喜歡的課程,并將資源下沉到江北新區的街道和社區。
“我們努力探索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新模式,希望積累并形成可復制的經驗。”溫泉表示,新館的運營模式打破了編制所限,社會力量的參與進一步拓展了圖書館的功能,更具敏感度和靈活性的企業管理模式能提升圖書館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水平。為滿足江北新區各類企業的發展需求,背靠國家圖書館豐厚的資源,江北圖書館(新館)增加了“參考咨詢”特色服務,圍繞新區重點產業設立“產業閱覽區”,還聯合國家圖書館推出“生命健康”“集成電路”“新材料”等產業情報月刊。
9月初,揚子國投一項目組需要查詢航空、航海等領域的最新技術和裝備文獻,在新館很快獲得了相關領域的最新信息。“圖書館的延展功能為企業發展架起一座橋梁,讓有價值的產業信息暢達新區的產業園區和企業。”江北圖書館(新館)副館長周鑫原是國家圖書館參考咨詢部的資深館員,他介紹,專業月刊服務目前已覆蓋園區60多家企事業單位,為新區企業研判相關產業風口提供參考。“近年來,江北新區以集成電路、生命健康、新材料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集群快速發展。接下來,我們還將打造產業信息AI咨詢平臺,在平臺上及時更新專業文獻信息,方便企業讀者自主查詢。”周鑫說。
江北圖書館(新館)將所有權與使用權分置的探索取得階段性成效,但在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運營的過程中,仍存在政策制度不夠健全、工作人員流動性較大以及監管系統不成熟等問題。陳欣建議,在公共圖書館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開的同時,可以將圖書館的委托運營方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統籌規劃和指導;在打破編制障礙的同時,相關方面也要創造員工職稱評定等人才晉升通道,讓更多社會人才參與到公共圖書館的建設之中。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周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