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江蘇蘇州:魚米之鄉奔涌數字化浪潮

蘇州維生種苗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蔬菜、花卉種苗及相關配套產品的開發推廣,公司創立了智慧園藝生產模式,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智能控制技術,實現對溫室內外環境的全方位、實時監測,通過采集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土壤成分等關鍵參數,精準控制作物生長環境。2023年6月該智慧農業項目投產以來,單位面積收益提升約26%,利潤提高近15%。

News-item-asset-image20240122143319_


這是蘇州智慧農業示范生產場景的典型之一。在蘇州農村大地,借助數字技術,現代農業插上了智慧的“翅膀”,農民從會種田向“慧”種田轉變。

從2014年啟動農業信息化三年行動,到2020年獲批全國首個智慧農業改革試點,以及數字鄉村建設全面鋪開,蘇州按照全市“一盤棋”思路,統籌推進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工作。

魚米之鄉,數字化浪潮奔涌。

智慧農業:為三農各環節安上“智慧之翅”

走進昆山陸家未來農業示范園,“A+溫室工場”布局植物工廠、葉菜工廠、草莓工廠、番茄工廠(2個)、黃瓜工廠、潮汐育苗區、自動化設備包裝區等8個功能區,實現了環境控制自動化、生產管理數字化和智能場景多樣化,比如,葉菜工廠引進國際先進的葉菜水耕栽培全自動一體化設備,模塊化機械單元具有自動定植、自動采收、自動消毒、灌溉水回收、頂部供暖等技術,實現物聯網全網管理與控制。

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發布的2023年智慧農業建設優秀案例共76個,《昆山陸家未來農業示范園“A+溫室工場”》成功入選。

據介紹,自2020年以來,蘇州市瞄準“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定位,統籌協調“三農”工作在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環節的數字化、智慧化進程,大力實施智慧農業改革試點工作。

蘇州以“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參與”為原則,支持市場主體開展智慧農業探索。一方面,在全國率先發布了智慧農場(大田作物)、智慧牧場(生豬)、智慧漁場、智慧菜園、智慧園藝5類智慧農業生產基地的地方標準,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建設參考。

另一方面,蘇州加速農業生產數字化改造和技術集成應用示范,構建覆蓋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全產業鏈的智慧場景,已累計打造涵蓋智慧農場、智慧漁場、智慧牧場、智慧菜園、智慧園藝等的示范生產場景57個。

同時,實施品牌化戰略,在農業電商、智能農業裝備、農業大數據應用等領域培育了30個智慧農業品牌,形成智慧農業品牌矩陣,助推農業智慧化升級、集群化發展,帶動農民共同富裕。

此外,集聚產業發展載體。蘇州以農業園區為載體,引導智慧農業集聚發展,以技術集成、科技創新為特色,引入中農院華東農業科技中心(蘇州),支持長三角智慧農業研究院率先落地發展,建成一批智慧化農業園區。總結投資發展模式,形成了政府投資、招商引資、政企合作、政院合作、企業投資5類智慧農業投融資發展模式,為全市發展智慧農業提供經驗。

今年初,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到期試驗任務驗收意見的通知》,原則同意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承擔的65項到期試驗任務通過驗收,蘇州市智慧農業發展試點試驗名列其中。

數字鄉村:著力推動城鄉“數字融合”

在蘇州高新區通安鎮樹山村,智慧鄉村平臺構建起智慧管理、智慧監管、智慧服務三大智慧化應用體系,提升村莊數字治理能力和數字服務水平。其中,針對公共服務“剪刀差”,創新打造了鄉村治理子系統,通過農村要素的“互聯網+”管理,推進“城鄉普惠”;針對信息交互“孤島墻”,創新打造了鄉村文明子系統,通過村落人居和生態環境的智能識別分析和實時監測響應,優化“數據善治”;針對要素賦能“隱形壁”,創新打造了鄉村服務子系統,以鄉村云物業系統為載體,為村民提供一體化物業管理服務,力促共同富裕。

近年來,蘇州積極搶抓國家和省數字鄉村試點機遇,系統推進《蘇州市數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和《關于“十四五”深入推進農業數字化建設的行動方案》,著力推動城鄉“數字融合”。

市農業農村局介紹,截至目前,全國首批數字鄉村試點地區117個,江蘇省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兩批累計28個,蘇州市擁有1個國家級和5個省級數字鄉村試點,數量居全省首位,實現涉農縣全覆蓋。

蘇州以張家港、常熟市、昆山市、吳江區等試點地區為先行,整體推進全市8個涉農板塊開展數字鄉村建設。具體包括:

全面推動村級數字化轉型。開展智慧農村建設,制定《智慧農村建設與評價標準》,累計培育信息基礎設施完善、鄉村治理精準有效、鄉村服務高效便捷、鄉村產業特色明顯的智慧農村165個。

開展可感可及的主題實踐活動。串聯全市示范性強、帶動性廣的鄉村數字化應用場景,形成8條數字鄉村體驗線路,開展“數字鄉村蘇州行”主題實踐活動,讓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感受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成果。

構建鄉村直播體系。面向全市8大涉農板塊打造“摩登鄉野”蘇州數智鄉村第一直播間,提煉村鎮優勢、推動品牌農文旅活動、促進電商產品銷售。

發揮資源池支撐作用。邀請長三角行業領域專家和數字鄉村資源池單位共同對話,搭建交流平臺;推進數字鄉村資源池單位與涉農主體的供需對接,切實讓數據服務基層、服務產業、服務群眾。

數字化平臺:既有“大一統”也有“小巧靈”

蘇州推進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建設中,數字化平臺及應用不斷上新。

作為智慧農業改革試點的一項重要成果,蘇州打造“一中心一平臺”,堅持以“數據”作為核心資源,串聯市縣兩級,實現涉農數據采集共享;整合業務系統,實現涉農平臺互聯互通,構建“數據資源一張圖”“生產經營一張網”“管理服務一朵云”。

其中,蘇州市農業農村云平臺作為“集聚”中心,整合已有工作平臺,實現業務系統“一網登錄、全網漫游”。蘇州市農業農村基礎數據中心建成7大專題25個模塊,匯聚各類數據5900余萬條,形成蘇州三農資源目錄1562條,數據實時交換共享,安全、穩定、高效、可更新。

圍繞農業生產管理,全市農場、漁業、畜牧、園藝、蔬菜五大條線底數清、情況明,農場面積、生豬存欄數、漁場產量等一目了然。圍繞行業管理決策,多維度對四類農村集體資產數據統計分析,全市各板塊資金收支、成交額排名、資金變化走勢一覽無余,實現資產上圖、監管上網、交易上線。

同時,蘇州還建設了一批“小巧靈”的數字化應用。

比如,作物云管理平臺,應用人工智能+遙感新技術,形成小麥、水稻生長監測“一張圖”,通過1部手機、2張照片,實現農戶方便、基層減負、服務高效。

在相城區,作物云管理平臺實現了農業補貼精細化、農技服務精準化和農情調度實時化。平臺系統對不規則田塊、零星小面積田塊就能精準核查,且核查周期從原先的1個月縮短至1周,采用全程無接觸的方式,大大減輕核查工作量。

2023年,相城區首次實現面向189個生產主體的個性化水稻栽培指導,為農戶提供氣象信息、栽培指導、病蟲草防治等,全年累計服務2736戶次。同時,系統實現水稻從播種到收割的全周期生長進程監測,當作物出現倒伏,平臺可對倒伏比例、產量損失進行測算,為農戶申請保險理賠提供依據。

再如,陽澄湖全域數字監管天眼系統,對117平方公里湖面實現“全水域、全天候、全過程、全覆蓋”監管,構建“人防+技防”禁漁機制,提升長江“十年禁漁”數字監管水平。

蘇州,正加速農業農村全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以數字化保障農業生產安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以數字化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提升為農服務效能,加快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

(蘇報記者 陸曉華)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