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公司成立了新項目,各種生產經營問題都需要足夠關注,鎮司法所的上門服務真的是太及時啦!”淮安市盱眙縣管仲鎮大明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范宏說。
近年來,淮安市盱眙縣圍繞“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建設,聚焦企業群眾法律服務需求,建設高水平法律援助服務團,在人社、殘聯、退役軍人事務等重點部門以及全縣村(居)設立法援工作站、聯系點,創新數字化法律咨詢、矛盾調解、法律援助等服務內容,打造“法潤盱眙”特色服務品牌,讓法律服務、法律調解、法治文化近在每個企業群眾的身邊,夯實高質量發展的法治之基。
法律服務近,架起助企“連心橋”
“您的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有哪些法律難題?”管仲鎮司法所法律服務人員與經濟網格員一同走進鎮園區大明體育有限公司,從合同管理、勞動用工等方面向企業負責人提出了專業性意見和建議,幫助企業進一步健全法律風險預警機制。
在盱眙“嚴快緊實”推動項目攻堅的大環境下,管仲鎮以“全周期”優質法律服務為切口,通過政府、律師按時按需“上菜”,依法紓解企業困難,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加速跑”。今年以來,管仲鎮司法所邀請江蘇淮海律師事務所律師對轄區企業定期開展法律宣傳走訪活動,已解答企業10余條法律問題。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盱眙縣司法局與14家民營企業、8家律師事務所簽訂“法律托管”三方協議,并創新局領導聯系律所掛包服務企業“一聯一掛”活動,截至目前,已開展上門服務21次,解決受托管企業法律需求24件,向企業提供發展建議28條。
法律調解近,架起惠民“暖心橋”
管仲鎮水產業發達,僅龍蝦產業年產值就高達2.9億元。聚焦轄區蝦蟹等水產養殖戶需求,管仲鎮邀請法律專家、行業協會、養殖戶代表等多主體參與,創新打造“特色水產品調解工作室”,針對水產養殖、土地承包、水產品合同等領域糾紛開展專項調解。
今年1月,宗崗村螃蟹養殖戶曹某某在蟹塘放水過程中,造成魏某水塘中養殖的龍蝦大面積死亡,雙方就賠償問題爭執不下。“特色水產品調解工作室”第一時間組織調解,釋法說理、悉心疏導,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和解,避免事情影響擴大。
為守護“盱眙龍蝦”等特色水產品牌發展,在縣級層面,盱眙出臺加強“盱眙龍蝦”地理標志產品司法保護工作方案,成立由律師、基層法律工作者和法律明白人組成的“法伴蝦都”法律服務團,研發龍蝦產業“一條龍”專項法律服務“套餐”,在鮑貢蟹養殖基地設立司法護企工作站,在明祖陵村稻蝦養殖基地設立“巡回審判點”,修改完善盱眙縣與快遞公司簽訂的小龍蝦物流業務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法治力量助推“三農”發展。
法治文化近,架起發展“躍升”橋
位于管仲鎮黃莊村的法治文化廣場,集普法、教育、休閑、健身功能于一體,已經成為居民傍晚遛彎、教育子女的好去處。近年來,盱眙汲取“鐵軍精神”、“管鮑分金”文化、明代廉潔文化,打造憲法廣場、民法典公園等陣地,創建“法商e家”、“警民一家”、“法潤淮商”、“紅色花蕾”“法官媽媽”等法治品牌,營造法治“軟環境”,增強發展“硬實力”。
盱眙縣13個鎮街依托154個村(社區)打造法律援助聯系點,依托13個便民服務中心大廳開設集矛盾調解、法律咨詢、遠程公證為一體的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全縣遴選培育1343名“法律明白人”,覆蓋全部治理網格,將婚姻家庭、婦女兒童權益保護、老人遺產繼承等常用的法律知識傳遞至基層群眾心中。律師、調解員、法律服務工作者等專業力量形成合力,開展“法治體檢”“上門巡診”等服務。從法治文化陣地到法治文化活動,從有形到無形,法治觀念從身邊悄然走進人們心中。(胡晶晶 沈旭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