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有你們,現在我已經可以試著自己走路了!”今年上半年,韋阿姨不慎摔倒致左髕骨骨折,手術后如何護理成了她和家人的難題,得知藕塘護理院可以接收她這樣的老人,她立即辦理入住。經過醫生和康復治療師團隊的個性化康復手段,如今韋阿姨從入院時的無法自理到能夠借助助行器、單拐獨立行走,恢復效果讓人驚喜。
人間重晚晴。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是家事,也是國事。統計數據表明,截至目前,無錫市60周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148.25萬人,占戶籍人口的28.46%,高出全國7個百分點,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近年來,無錫市民政局以“錫心醫養”社區居家“332”服務行動為抓手,聚焦全市98%的社區居家老人最亟需的全生命周期養、醫、康接續性服務需求,探索無錫特色養老服務體系,構建“錫心養老”新圖景。
“小飯碗”撬動“大民生”
今年,無錫將把惠老助餐工作的重心放在可及度上,優化織密助餐服務網絡。根據《無錫市“錫心香伴”惠老助餐行動方案(2024—2026年)》部署,無錫將通過新建助餐場所、助餐中心及中央廚房輻射送餐、鏈接社會餐飲機構資源等方式,到今年底努力實現有助餐服務需求的老年人服務可及率100%,擬比省定目標提前一年攻堅完成任務。
晚上6點,位于錫山區東亭街道東璟大廈一樓的馨誼餐廳里老老少少坐了不少人,這是錫山區運營的首個助老愛心中央廚房,不僅為周邊老人提供堂食助餐服務,還采用送餐的形式輻射周邊社區的老人用餐。除此以外,附近的居民也愛來這里吃飯,記者在現場看到,下班、放學后的一家三口,年輕夫婦在下班時段陸續進來用餐,用餐人群全齡覆蓋。全齡已是錫城不少助餐點位的共同選擇,既能解決其他年齡段居民的用餐問題,又能減輕助餐點位的運營壓力。
7月,無錫市民政局公布無錫第二批老年人助餐服務點位,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投用區域性助餐中心157家,社區(村)助餐服務設施近700處,日均助餐服務近2萬人次。
“錫心養老”有“醫”靠
面對養老機構“重養輕醫”的現狀,無錫正在推進中的公建公營護理院試點擴面工作,有望破題。
去年1月,全省首家公立嵌入式醫養結合型護理院藕塘護理院正式營業,依托惠山區藕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資源,這里主要收治各類行動不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需要醫療照護和生活關愛的老人,提供健康評估、生活照料、營養膳食、診療康復、長期護理、慢病管理、精神慰藉等服務。經過一年半的發展,入住率已穩定在90%左右。
鼓勵具備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在不改變職能、不增加編制的前提下設置護理院,支持符合條件的護理院納入醫保定點協議管理,并實施按床日付費結算辦法,即衛生院與護理院可以“一套人馬、兩塊牌子”,不用重復建院。據悉,作為一種切實可行的醫養結合新模式,無錫推進公建公營護理院試點擴面工作,已被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列為醫改經典案例。
今年以來,一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整合周邊空置建筑,開辦公立嵌入式醫養結合型護理院,除經開區外,全市7個板塊每個均有1至2家普惠型公建公營護理院投入運營。
“錫心養老”有保障
今年5月,無錫出臺《無錫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與已有《無錫市養老機構條例》有機銜接,實現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法規制度全覆蓋。其中,明確街道(鎮)配置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的規定,讓高質量居家養老成為可能。
據無錫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工作人員介紹,截至目前,無錫累計建成養老服務中心65家、已實現街道“全覆蓋”,至2025年底實現街道(鎮)全覆蓋。
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建成后,如何吸引老人前往?新吳區新安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打造了新安康養服務中心,由新安醫院中醫科的醫務人員上門為老人提供拔罐、艾灸等中醫服務項目,深受老人歡迎。惠山區長安街道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則為老人提供豐富的活動選擇:乒乓球區、書畫室、影音室、棋牌室……老人的不同愛好都能得到滿足。
“錫心養老”有溫度
子女長期不在身邊的重點空巢獨居老人如何安享晚年?無錫搭建的“空巢獨居老人服務保障”場景成效初顯。通過電力戶號比對,該場景可以實現關聯市內507名重點空巢獨居老人,依托數據集納、分析可實現對老人的安全狀態進行智能預判和及時告警。
既有科技力,也有“鐵腳板”。在江陰市西大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助餐員成了“健康哨兵”,助餐員有每位用餐老人家屬的聯系方式,每天上門送餐的同時了解老人,尤其是獨居老人的健康狀況,老人出現緊急情況時助餐員將第一時間與家屬對接。(楊雯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