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識產權組織9月26日發布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GII)報告》顯示,中國在全球的創新力排名較去年上升一位至第11位,是10年來創新力上升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報告還顯示,中國是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前30的經濟體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擁有26個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在該指數78個創新指標中有8個指標位居第一。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4年的第11位,彰顯“中國創新”跑出加速度,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激勵我們向更高處攀登、向更新處開拓,讓創新動能更加澎湃。
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成果豐碩。一個個“國之重器”驚艷亮相,一個個“從0到1”的突破競相涌現,銘刻著我國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堅持攻堅克難的豪情壯志。“中國天眼”、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等“大國重器”接連取得世界級發現,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實現“技術造物”,我國科學家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物質科學、空間科學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嫦娥”攬月,“天和”駐空,“天問”探火,“地殼一號”挺進地球深處,“奮斗者”號探秘萬米深海,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商運投產;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北斗導航提供全球精準服務,國產大飛機實現商飛,新能源汽車為全球汽車產業增添新動力……基礎前沿研究不斷取得新突破,戰略高技術領域迎來新跨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鑄就“大國工程”,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科技創新離不開科研經費投入和創新人才支撐。研發經費是科技創新活動的源頭之水,中國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2023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規模達33278億元,成為世界第二大研發投入國家,有679家中國企業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研發投入強度持續創造新高,成為我國創新活力更加澎湃、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的有力保障。創新之道,唯在得人。我國通過科技體制改革,不斷壯大科技人才隊伍,充分釋放創新活力。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為11234.1萬人,居世界首位。今天,我國按折合全時工作量計算的研發人員總量達724萬人年,連續11年穩居世界第一,并逐漸形成以科技型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為主體的協同創新體系。截至2023年年底,中國成為全球首個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突破400萬件的國家……中國已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大國,向著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科技創新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基礎研究不斷拓展人類認知邊界,前沿技術推動全球產業結構、經濟形態和人類生活方式深刻調整。誰能占領科技制高點,誰就能在現代化發展中走在前列。我國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要肩負起歷史責任,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站在新時代潮頭,堅持創新引領,澎湃創新動能,以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我們定能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巍峨大廈夯實根基。(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