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國人即將迎來2024年最后一次“旅游大遷徙”。交通運輸部研判,今年國慶假期公眾出行主要以外出旅游和返鄉探親為主,預計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約19.4億人次,日均約2.77億人次,比去年同期日均增長0.7%。我們要以長假為契機,著力推出“文旅盛宴”,上新“節目單”,讓文旅熱在“十一”假期持續升溫。
文旅消費是擴大內需的有效途徑,也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載體。產品“上新”,服務“上心”,才能更好激發消費潛力,釋放創新能量。福州市組織開展喜迎國慶、國潮非遺、露營體驗、古厝游園、戶外賞秋、音樂美食等95場各類特色文旅主題活動;陜西延安將推出“錦繡山河迎華誕 紅色禮贊譜華章”主題活動,開展民俗演出、非遺展覽等多種文旅活動;重慶市以“歡度國慶佳節 樂游雄奇重慶”為主題,共推出文旅活動超750場次、秋季旅游線路100余條、文旅惠民措施150余項……緊跟旅游需求新趨勢打造旅游產品新供給,推出更多優質產品和服務,提升文旅消費熱度,讓“假日經濟”蓬勃向上。
向“優”而為,不僅要做足“豐”字功,更要持續書寫“新”文章。多家在線平臺發布顯示,小眾旅游正在變得大眾,“跟著課本去旅行”成為“十一”親子游的主旋律;熱門博物館、情侶和親友自駕、音樂節演唱會、研學游等成為熱門搜索主題TOP5。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也愈發理性,更加注重質價比。云南芒市、 內蒙古滿洲里、內蒙古騰格里等地被網友稱為“東南亞平替”“俄羅斯平替”“撒哈拉平替”,成為熱門打卡地,國慶節訂單量同比增長超20%。無論是大都市還是小縣城,都應將視線聚焦如何優化服務、創新場景,推出更多可以適配各個消費群體的精細化項目,以高質量拉動文旅消費釋放出更多內生動力。
旅游添彩美好生活,是人民群眾幸福感的生動展現。人們出游的熱情在為旅游業送上又一場“甘霖”的同時,將帶動交通運輸、餐飲娛樂等相關行業的快速升溫。“超級黃金周”即將來臨,有關部門要推出系列舉措,加強運輸服務供給,提升交通出行體驗。各地要在環境衛生、交通線路等方面強化舉措、持續發力,為游客提供貼心、暖心、便捷服務;引導市場主體合規經營,維護文旅市場秩序,共同營造良好旅游環境。只有用心用情用力提優服務保障,馳而不息為促進文旅高質量發展、恢復和擴大消費“添薪加柴”,才能讓“人從眾”的出游景象生動注腳中國經濟澎湃活力。
山河正“紅”,文旅“火焰”熱力十足。期待各地搶抓新機遇,緊貼游客的新期待與市場新需求,因地制宜、細致規劃,推動新業態新場景不斷涌現,不斷增強游客的體驗感與滿意度,促進文旅消費供需兩旺,讓文旅市場持續升溫,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多更大貢獻。(田兆喜 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