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時間是最忠實的見證者,也是最偉大的創造者。75載激情澎湃,75載砥礪前行,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攜手拼搏,創造了無數“中國奇跡”。
值此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與共青團江蘇省委聯袂策劃、推出《“青”云志·2024對話1949》系列融媒報道。讓我們與時間對話,在精神的傳承與奮斗的接續中,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匯聚磅礴的青春力量!
北緯34°31.47′,東經11°52.15′,隸屬于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燕尾港鎮。距岸邊12海里,矗立著一小島,名為開山島。它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是中國黃海前哨。
1986年起,王繼才與妻子王仕花來到開山島,肩負起守護的重任。直到2018年,58歲的王繼才不幸離世,夫婦倆在島上堅守了長達32年的時光。
如今,一批又一批年輕人接過守島的接力棒,用青春奮斗續寫著愛國奉獻的嶄新篇章。
連云港市灌云縣開山島民兵哨所守島民兵 孫存東:
我是2019年10月2日第一次登開山島執勤。
連云港市灌云縣開山島民兵哨所守島民兵 韓同永:
2022年9月,我有幸成為開山島第五批守島民兵,今年守島已有兩年。
連云港市灌云縣開山島民兵哨所守島民兵 孫存東:
來開山島是受王繼才夫妻倆守島32年精神的感染。第一次來開山島的時候,島上除了空蕩蕩的營房、風化的臺階,(只有)一些苦楝樹,想想王繼才夫妻倆在沒有水、沒有電的開山島上,能夠默默堅守了32年,為什么他(們)能守我不能守?
我們守島是分三個班,一班是三個人,我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三人列隊來到島的制高點——國旗廣場舉行升國旗儀式。升完國旗以后,我們三個人列隊走巡島路,檢查我們開山島周邊的海域情況是否有異常。
有一次接近中午的時候,海島東邊黑壓壓的一片烏云過來,暴風雨慢慢變大。
有一條漁船可能抗風性非常小,因為暴風雨,船底都看見。我拿著五星紅旗到碼頭,漁船(上的人)看到我揮舞著國旗,就靠到我們碼頭,靠了好長時間纜繩才帶上來,他們渾身全部濕透了,直打哆嗦。船老大第一句話就說,感謝你揮舞著國旗來救助我們。
島上跟我當初2019年第一次登島的時候,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島上現在有了光伏發電和風機發電,還有柴油發電機,使我們島上的這些設備都可以正常運行。島上現在有了水,有了電。我們現在守島執勤天數是15天一輪換,輪換的時候我們就把15天的食材全部帶上島。
對島上的花草樹木,我都產生了濃厚的感情。只要我還能守,就會繼續守在島上。我希望現在的年輕人在這么好的和平年代,更應該發揚王繼才這樣的守島愛國奉獻精神、不怕苦不怕累。
連云港市灌云縣開山島民兵哨所守島民兵 韓同永:
要努力向楷模王繼才同志學習,磨礪意志強大自己,我堅信守島的經歷在未來會激勵我努力工作,用實際行動履職在崗,做王繼才守島衛國愛國奉獻(精神)的踐行者。
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
策劃:潘青松 杜雪艷
文案:吳盈青
攝像:王子杰 鄧宇軒
剪輯:王子杰
AIGC:王子杰
美編:鄭玲玲
旁白:董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