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期間,各地推出了精彩紛呈的演出活動,奉上一場場文化盛宴。記者注意到,今年出現了一些新形式,滿足了不同觀眾的口味和需求,為這個假日增添了無數亮麗的色彩,也極大地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在南京可欣賞多地不同劇種
“時隔30多年后,南京終于有了自己的書場可以專門演唱評彈藝術了。”10月2日,在南京熙南里街區,江蘇省評彈團主持工作的副團長王斌告訴記者。
評彈表演
記者看到,臺上兩位年輕評彈藝人端坐,女子衣著旗袍、懷抱琵琶,輕柔婉轉;男子身穿長衫、手持三弦,和音沉穩醇厚。弦音裊裊而起,瞬間將人帶入江南水鄉的悠悠意境。臺下坐滿了觀眾,或閉目聆聽,或點頭贊許。
評彈表演
王斌介紹,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南京百花書場的拆遷,蘇州評彈在南京就幾乎銷聲匿跡。今年為了擴大評彈藝術和江蘇省評彈團的影響,打造南京熙南里街區《評彈書場》的文旅新地標,江蘇省評彈團推出的全新演藝項目“廿一熙園·評彈書場”在國慶節期間正式亮相。七天長假,每天下午和晚上都有演出,特意選取了《茉莉花》《秦淮景》《聲聲慢》等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和一些江南小調。一群青春靚麗朝氣蓬勃的“00后”傳人,演繹經典唱段,以及吳語民間小調,在熙南里古戲臺營造“優雅慢生活空間”。
“連續表演七天,這并非一時興起,而是長久以來深思熟慮的結果。”王斌告訴記者,“省團不能沒有南京市場,相信會有很多游客來到南京,所以我想借著這股東風,不計成本,通過密集型的演出,來達到宣傳以及鍛煉演員的效果。”王斌希望廣大來南京的游客,不到蘇州也能夠欣賞到“吳儂軟語弦索叮咚”的評彈藝術。
臺下觀眾
現場有五十個座位,由于票價不貴,加上有學生票和促銷的早鳥票和特價票,因此吸引了不少觀眾。“放假第一天是慕名而來,兒子因為迷上了,今天又來看了一場。”一位來自上海的女士告訴記者。另有一名觀眾中午加晚上已經連著來聽三次了。
東北的小品、二人轉享譽全國。這個國慶節,“劉老根”來到南京了。
記者在秦淮區琵琶街看到,夫子廟喜劇匯國慶舉辦劉老根大舞臺專場,特地邀請了趙本山的弟子孫小飛、張洪溪、天賜以及劉老根大舞臺的六名演員。
“我們是2024年5月正式開業的,是夫子廟景區內唯一一家喜劇演出場所,場內設立觀眾席位608個,國慶這幾天基本坐滿了。”劇場運營部經理林青介紹,許多人到東北去,都買不到劉老根大舞臺的票,所以這個國慶節特地將東北的喜劇引進到南京。
孫小飛在演出中
“我是《關東大先生》中知道孫小飛的,這次他帶來的節目太逗了。一直沒有去過劉老根大舞臺的現場,這次終于彌補這個遺憾,讓我度過一個難忘的國慶節。”劉先生就是南京本地人,能在家門口看到東北喜劇,特別興奮。
“白天轉了夫子廟,晚上看東北二人轉,秦淮河邊欣賞到南北兩種文化,這種感覺真是太奇妙。”一名來自山西的觀眾認為這種形式有利于南北喜劇的交流和碰撞。
“演出+”形式受到追捧
“這個國慶節,我們將展演和妝造、蓋章相結合,很受年輕人、小朋友的歡迎。”10月3日,文都云(南京)數字科技總經理陳虹告訴記者,“目前已經開演4場全是滿場,國慶節期間,除了每晚正常開放外,還加開了三場下午場,票基本賣得差不多了。”
《大夢·紅樓》演出現場
據介紹,今年7月,由南京市文旅局、南京市文投集團指導,南京市博物總館和文都云(南京)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大夢·紅樓》在江寧織造博物館上演,匯集數字藝術、舞蹈表演、互動藝術和裝置藝術等多種形式,吸引了4000多名觀眾,收集到大量觀眾的反饋,因此對原來版本做了優化和升級。比如增加了曹先生帶領大家穿越時空隧道,第一視角入夢太虛幻境,讓觀眾連連贊嘆。
觀眾化身為劇中人
更加特別的是,為了滿足大家變身紅樓“夢中人”的需求,現場推出了主題妝造服務,把觀眾裝扮成林黛玉、薛寶釵等角色,享受更沉浸的展演體驗。不少觀眾看到這一創新服務后,紛紛要求換裝打卡,她們把這些美照分享到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又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眾來打卡。
蓋章活動也受到觀眾歡迎
演出場地的蓋章處也人頭攢動。“我們推出了文創新品——大夢紅樓主題集章冊,把‘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湘云醉臥’等11款原著經典場景設計成了精美印章,現場消費19塊9就可以自由組合定制自己的集章冊。”陳虹表示,“由于畫面精美,也非常受游客歡迎,這兩天經常出現排隊集章的場景。”
“國慶以來,我們中午和晚上的上座率都是90%以上,今天已經滿員了。”10月3日,金陵夢華負責人王珣告訴記者。
位于南京老門東歷史文化街區的“金陵夢華·御宴”是由江蘇省演藝集團和金陵夢華聯合打造的沉浸式演藝空間,專業演出+餐飲的形式,吸引了大量游客。
游客在餐廳內,可以一邊觀賞演繹明代故事的舞臺劇《大宴儀——臨安公主慶生宴》,一邊品嘗美食,身著短衫長裙的侍女、頭戴紗帽的侍衛給每位顧客上菜。
可以邊吃飯邊欣賞演出
王珣介紹,此前是一個大舞臺,這個國慶節增加了獨立空間的小舞臺,演出場地兩邊是小包間,大家可以邊吃飯、聊天、觀看演出。
“因為國慶前幾天游客太多了,無法進行路演。到10月6日和7日的17:00—17:30,我們還會增加儀仗隊的巡游表演,從大牌坊沿著老門東主街到城墻。演出內容包括皇帝、宮女、錦衣衛的巡游,舞蹈,古彩戲法表演等等。”王珣表示:“路演以后會形成常態化表演,我們希望這種常態化公益演出,可以增強老門東景區的文化IP屬性,同時讓老門東景區的日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也讓游客更多地了解南京文化。”
融入時尚,吸引更多年輕人
對于漣水縣淮劇團團長翟永軍來說,最近演出特別多,9月份就演了27場。國慶節期間,每天都有演出。“如何讓淮劇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我們團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嘗試。”翟永軍告訴記者。
小品《餡餅陷阱》
國慶節期間淮劇團表演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在漣水一品梅廣場,表演戲曲專場,節目有淮劇團經典折子戲等;另一種是送戲下鄉,與政法機關合作,打造普法宣傳類文藝節目。比如快板說唱《普法進萬家》號召大家學法,守法,尊法,用法。小品《老賴還錢》講述執行局的工作人員用真情感化老賴。情景劇《安全是天》以真實的案例講述漣水檢察院為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整治校園周邊環境所做出的努力。小品《餡餅陷阱》告訴人們,天上不會掉下餡餅。
“這種小品情景劇,都是由漣水淮劇團的一些老藝術家帶著年輕的演員一起在舞臺上演繹。既有淮劇傳統的風格,又融現代審美理念,所以不僅有老劇迷來觀看,也吸引了許多年輕觀眾。”翟永軍說。
這個國慶節,在南京1912街區的開心麻花旗下沉浸式戲劇酒吧STAGE ONE,每晚幾乎擠滿了人。“我們這個劇場的特點是‘一起笑,去班味’,打破‘你演我看’傳統觀演模式,觀眾不必正襟危坐,可以邊品美酒邊看演出。因為現在許多人上班壓力都很大,而在這里可以完全放松,所以絕大部分觀眾是年輕人。”開心麻花江蘇區域副總經理于珊珊告訴記者。
沉浸式戲劇酒吧演出現場
在這個劇場,并沒有傳統舞臺的概念,演員會在觀眾的座椅之間行走,觀眾也可以隨時和演員互動。現場提供的特調雞尾酒,都是以“夏洛特煩惱”“獨行月球”“芳心之醉”等開花麻花劇目命名。觀眾在微醺中,與劇情的跌宕起伏、演員的喜怒哀樂融為一體。
“這是開心麻花打造的演藝新空間,將戲劇元素與酒吧業態進行了深度跨界融合。演出結束以后,觀眾可以繼續留下來,品嘗下午茶和美酒,彼此交流,把觀劇變成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于珊珊說。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楊民仆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