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好齒轂、裝入推塊、套上齒套、按壓把手,隨著生產線上方綠燈亮起,一個汽車變速箱所需的零配件組裝完成。這不是在汽車制造企業,而是新北區粵海工業園一家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倉儲物流中心里的一幕。而這,正是常州快遞業制造業“兩業”融合發展的真實寫照。
常州制造業基礎扎實、產業集聚度高,近年來,為促進快遞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市郵政管理局聯合市發改委、市工信局,搭建“兩業”融合平臺,指導“兩業”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累計培育快遞服務制造業項目12個。其中,常州郵政的“快遞服務常州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項目”入選省郵政管理局與省工信廳聯合發布的全省快遞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典型項目。
在常州,郵政快遞企業是如何嵌入制造業企業生產線,為其提供供應鏈管理一體化服務的?日前,記者到相關企業一探究竟。
定制化服務,打通“一體鏈路”
常州金壇倉是常州順豐為九號電動車公司整合搭建的倉儲中心,在3500平方米的倉庫內,一組組大型貨架上疊放著大量平衡車、電動滑板車、卡丁車等成品。
順豐速運常州供應鏈負責人陳兵告訴記者,常州順豐全面參與九號電動車公司線上、線下銷售寄遞物流服務,為其全品類產品提供供應鏈服務,線上、線下訂單均由順豐統一包裝后發往世界各地。
常州金壇倉實行“上倉下中轉”的運營模式(倉儲和物流中轉場在同一場地),幫助九號電動車公司做庫存管理的同時嵌入供應鏈上中下游。九號電動車公司有發貨需求時,就會通過系統將訂單信息發送至倉庫,由順豐員工根據揀選單進行揀貨、復核、打包、發出。
“上倉下中轉”的服務模式能根據客戶訂單信息實時揀貨,提供延時配貨服務。“我們的截單時間一般可延長6至12個小時,工作人員隨時可在倉庫把貨打包好并發出,最大限度保證時效性。”陳兵說,“上倉下中轉”模式省去了由倉庫轉運至中轉場的運輸環節,大大提高了發貨效率。
從2021年到今年上半年,常州順豐在倉儲物流端助力客戶供應鏈端成本降低10%,通過入廠物流優化及“上倉下中轉”模式,全國時效提升10小時以上,配送及時送達率達100%,滬蘇浙皖配送時效最快可做到當日達。
“廠郵”融合,深度嵌入汽車零配件生產
郵政員工進廠從事生產工作,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在中郵賀爾碧格倉儲物流中心,這一場景卻成為了工作的日常。
賀爾碧格傳動技術(常州)有限公司是一家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主要為長安、大眾、長城、一汽等整車企業提供關鍵零部件配套,常州郵政則負責為其提供倉儲物流和末端生產服務。
走進中郵賀爾碧格倉儲物流中心,這里除了普通倉儲區,還有汽車零配件生產車間。“這邊是原材料待檢區,這邊是生產高鐵、地鐵和輪船使用閥門的車間,那邊是生產汽車同步器的。這些零部件精密度很高,工作必須一絲不茍。”常州郵政賀爾碧格項目負責人薛浩對生產線上的每個儀器都了如指掌,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薛廠長”。
目前,倉儲物流中心共有120多名員工,均由常州郵政招聘和培訓,除了普通的包裝、貼單、裝車、發貨,郵政的員工還承擔賀爾碧格汽車零部件成品裝配工作。
“從單一物流配送,到逐漸實現原材料循環取貨、倉儲配送、入廠物流、倉儲管理、產成品運輸、質檢挑選、產線裝配等多環節業務,我們逐步嵌入工廠生產線,實現與制造業‘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環節深度融合。”常州郵政物流業務分公司副經理高建中告訴記者,賀爾碧格項目帶動常州郵政年均業務收入1500萬元,支撐賀爾碧格產值超10億元。
推動“兩業融合”,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先進制造業是常州最厚實的家底、最鮮明的底色,推進快遞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是常州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未來,兩業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仍將不斷完善,形成具有常州特色的兩業融合發展新模式。”市郵政管理局副局長張琦瑋告訴記者,常州郵政服務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項目是常州快遞業制造業“兩業”融合發展的典型代表,不僅合作模式先進、產業協同程度高,還具有較強的示范帶動效應。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持續支持,物流行業將繼續引領制造業的協同發展,為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力。
張琦瑋表示,下一步,郵政管理部門將立足本地制造業產業優勢,用好“兩業”融合平臺,引導寄遞企業豐富產品供給,突出寄遞優勢,實現服務功能差異化和多元化;深度嵌入服務,為制造企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打造快遞服務綜合平臺,促進各類制造業集聚區發展,為常州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記者 龔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