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數據顯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94974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7733億元,同比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361362億元,增長5.4%;第三產業增加值530651億元,增長4.7%。“三季報”提振打贏“收官戰”信心。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形勢復雜,世界經濟復蘇乏力。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3.2%,低于去年。前三季度我國國民經濟運行持續恢復向好殊為不易。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宏觀政策靠前協同發力,大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圍繞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提振資本市場等五個方面打出“組合拳”,各地區各部門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得到緩解,經濟增長好于預期,市場需求逐步恢復,經濟發展呈現回升向好態勢,有力提振了發展信心。
讀中國經濟就是強信心、增底氣,中國經濟正展現出旺盛活力、不竭動力和巨大潛力。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著力深化改革開放、擴大國內需求、優化經濟結構,有效落實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生產需求實現平穩增長。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比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高3.3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4%,與1-8月份持平,在連續多個月下滑后首次止跌回穩;9月份國民經濟出現積極變化,多數生產需求指標好轉,表明存量政策、增量政策疊加發力的效果正在顯現,經濟運行呈現出企穩回升的態勢,推動經濟向上向好的積極因素在增多,事實雄辯證明:“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變。”
我國經濟從來都是在戰勝挑戰中發展、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雖然當前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國內需求仍顯不足,部分行業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多,重點領域風險隱患仍然較大,民生保障仍有短板,但我們始終堅信,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沒有改變。下一階段,我們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勇毅篤行,著力擴大需求防范風險,努力推動經濟在固本培元中持續回升向好;更加注重在穩增長方面持續發力,更加注重轉方式、調結構、增動能,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動力。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經濟發展從來不是一馬平川,越是形勢嚴峻、任務艱巨,越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越要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四季度的經濟是全年的“重頭戲”,現在距離年底只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在這個關鍵時間窗口,只要我們始終把握好一系列戰略機遇和有利條件,積極推進各項政策加快落地見效,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勢頭,進一步提振發展信心,腳踏實地,勇毅前行,就一定能打贏四季度經濟工作“收官戰”。(季寶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