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江蘇昆山,怎么能不喝一杯本地烘焙的咖啡呢?美麗的江南水鄉,喜提千億級“咖位”,正被濃郁的咖啡香氣所包圍,“無中生有”的咖啡產業成為昆山的一張新名片。
上個世紀80年代,昆山有一段關于咖啡的“往事”。1986年春節,為迎接國外機械工程師到訪,昆山接待方專門從上海買來咖啡,誰知,服務員用臉盆將咖啡送到桌上,令外方人員錯愕不已。彼時的昆山,對咖啡這個“洋飲料”知之甚少。然而幾十年過去了,如今的昆山成了“國際咖啡產業之都”,創造了“從一顆生豆到一杯咖啡”的全產業鏈,如此驚人的變化,讓世界贊嘆。
上個世紀80年代,昆山人對咖啡這種“洋飲料”知之甚少
“歡迎來到民宿咖啡館品嘗機器人咖啡師做的手沖咖啡!”在昆山一家名為元蓁齋的咖啡店,熱情的老板用精巧的玻璃杯端來兩杯咖啡。這是一位“白白胖胖”的機器人咖啡師現做的手沖咖啡,它能熟練地自己燒水、沖泡、萃取……分毫不差地完成一整套制作流程。當輕盈有花香的咖啡被端上桌時,品一杯咖啡的功夫,便是“偷得浮生半日閑”。這家咖啡店的主理人王鐸告訴記者,她與兩位朋友2020年從上海來到昆山創業,開了這家民宿咖啡館。昆山日益完善的產業鏈條讓作為咖啡店老板的她切切實實感受到了便利,“以前想要品質好的咖啡豆,必須去國外或上海買,現在幾乎都是在本地購買。”昆山人喝咖啡的氛圍日漸濃郁,也讓她對這個行業充滿信心。
機器人咖啡師
走在昆山的街頭,不時會被獨具特色、小而精致的咖啡店所吸引。據資料統計,昆山各類特色咖啡店有500多家。而這,僅僅是昆山咖啡產業聚合鏈條末端所展露出來的“冰山一角”。昆山咖啡產業自2020年以來巧用“無中生有”,從咖啡生豆倉儲分撥、平臺交易、研發烘焙、品牌銷售等環節入手,架構出一條千億級咖啡產業鏈,吸引了包括星巴克、路易達孚、三井物產、瑞幸等業內頭部的咖啡企業前來投資。如今,昆山囊括全國近60%的生豆烘焙量,全國每制作三杯咖啡,有將近兩杯來自昆山。
昆山如今架構出一條千億級咖啡產業鏈
在過去,因為沒有生豆倉儲配套機構,而且咖啡生豆對存儲條件頗為苛刻,濕度高了容易發霉,低了則減損風味,所以進口的咖啡基本上是成品、半加工品。為解決這一問題,2022年,由當地政府牽線、企業商洽,昆山兩家企業將兩個低效地塊轉讓給昆山綜合保稅區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用于建設咖啡生豆倉儲分撥中心項目,由此補齊了昆山綜合保稅區咖啡產業發展的關鍵功能。該中心可同時儲存咖啡生豆5萬噸,并且運用智慧運營、綠色建筑等先進工藝技術,建立基于BIM技術的可視化運維管理整體平臺,通過信息化手段自動調節庫內的溫度、濕度,為每一位咖啡豆經銷商提供最優倉儲和運輸解決方案。
昆山綜合保稅區管理局副局長邵志強告訴記者,昆山在發展咖啡產業的初期是以加工烘焙企業為主要龍頭,引進了一些頭部企業,通過了這些頭部企業完善咖啡產業的延鏈補鏈強鏈過程,實現咖啡整個貿易、倉儲、物流、生產、品牌等一系列的產業部門,形成現在所看到的咖啡整個產業鏈。
今年,昆山被評為“國際咖啡產業之都”,短短數年間,昆山咖啡產業如何做到與國際接軌呢?邵志強介紹說,昆山打造了與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長期合作的一個平臺,形成了咖啡產業在全國性的影響力,從而進軍國際;同時打造了一個品牌——中國昆山咖啡產業大會和咖啡生豆周,把昆山咖啡從國際咖啡的集散轉為昆山生豆的分撥中心,形成全國性的產業。第三,昆山形成了一個國際性的招商名片,讓很多世界知名貿易商家陸續進入到產業鏈中。
昆山被評為“國際咖啡產業之都”
四年前,占地面積約8萬平方米的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在昆山落地生根,它集咖啡烘焙工廠、整合物流中心、咖啡之旅體驗中心于一體,為星巴克的垂直產業鏈在中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去年9月,園區正式開園。今年4月,瑞幸咖啡(江蘇)烘焙基地在昆山綜合保稅區內正式開業投產,這些都是昆山咖啡產業發展的大動作。
沿著昆山的咖啡“全產業鏈”細數,星巴克、瑞幸、億政咖啡等30余家頭部企業紛紛落戶,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緊密的溝通聯系。今年上半年,又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咖啡供應鏈企業和高端食品及咖啡連鎖品牌相繼落地昆山,使得昆山的咖啡產業鏈更加完善。
昆山的咖啡產業,正以開放的姿態,迎接來自全球的優質咖啡生豆,再從這里出發,飄向全國,走向世界。在昆山的產業版圖中,咖啡產業所占比重雖然還很小,但它卻以獨特的魅力,成為了昆山對外開放的一張新名片。昆山對外開放的故事,是江蘇對外開放的一個生動縮影,成為外資對中國市場和營商環境投下的又一張“信任票”。
穿越時光,“臉盆咖啡”早已在不斷開放中成為昆山人遙遠的記憶,而新的機遇正氤氳在濃烈的咖啡香氣里,從昆山這座江南小城,裊裊地飄向全世界……
總策劃 王文堅 陳迪晨
文案/統籌 張冰晶
編導 盧婧
出鏡 任國勇 張冰晶 李雪琪
拍攝 朱君賢
剪輯 馬斌
場地協調 於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