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秋收接近尾聲,主產區的糧食收儲工作也正有序展開。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在今年前三季度的農業農村經濟運行中,我們見證了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穩產保供、鄉村全面振興的積極進展,我國農業強國建設步伐殷實。預計全國糧食產量將首次突破1.4萬億斤,折射的是我國農業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更凸顯了科技在農業現代化中的核心地位。
科技穩糧,筑牢糧食安全根基。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而科技則是穩糧的關鍵。面對今年局部氣象災害的挑戰,我國農業依然取得了豐收,這背后離不開科技的強大支撐。生豬產能有序調控;肉蛋奶生產穩定,前三季度豬牛羊禽肉產量7044萬噸;國內水產品產量增長4.5%;蔬菜水果品類豐富、供給充足……數據充分說明,科技在穩定糧食產量、提升糧食質量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亮眼”成績的取得,得益于諸如玉米單產提升工程、大豆單產提升工程等一系列科技行動。通過推廣高產技術模式、優化種植結構、提高播種質量和智能化裝備水平,我國有效提升了糧食作物的單產和總產量。以科技興農、富農,讓“科技糧”穩心提氣暖心,助力人民群眾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科技興農,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農業現代化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而科技則是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引擎。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農業科技裝備水平持續提升,種業創新、農機裝備補短板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培育壯大種業領軍企業、摸清種質資源家底、加快實施農業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等措施,我國農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得到了顯著增強。例如,選育出的一批高油高產大豆等生產急需品種,不僅滿足了市場需求,也提升了我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提高的是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也推動了農業現代化的進程。豐收的稻田,“科技飯”飄香中國,正在讓“糧袋子”“菜籃子”越加豐富。
科技富農,助力農民增收致富。科技不僅為農業穩產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農民增收致富開辟了新途徑。如今,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積極成效,也為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創業空間。例如,農產品加工業的效益改善、新產業新業態的蓬勃發展、鄉村旅游市場的供需兩旺、持續開行的鐵路旅游專列和公益“慢火車”等,為農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撐。再如,通過引導信貸資金支持產業發展、加快改善脫貧地區發展和生活條件等措施,為農民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加多元的收入來源。農業出路在現代化,也助力著更多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增強農民幸福感、獲得感。
中國好“豐”景,科技魅力足。眼下,科技在農業農村經濟運行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糧食穩產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撐,也推動了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和農民增收致富的步伐。繼續加強農業科技創新,保持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勢頭,必將為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引擎”。(文字:林巖 漫畫:吳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