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985高才生撿垃圾實現財務自由”的新聞登上熱搜,關于高學歷與“低門檻”工作的本質沖突再次引發熱議。新聞的主角武楷斯,一位985高校法律系畢業生,憑借撿垃圾和收舊物的經歷,挑戰了大眾對成功的傳統認知。
首先武楷斯的選擇并不是盲目的,他是服從了自己的內心并在認真嘗試之后做出了這樣的選擇。武楷斯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校和畢業期間我也嘗試過其他事業的方向,比如攝影和策劃,但是短暫試錯后不開心就放棄了。后來發現,只有在做舊物相關的事情時我才能真正開心,于是我堅定地開始去收集、去開店、去經營。”
這不禁讓人聯想起20年前,名叫陸步軒的北大畢業生,因在街頭賣豬肉而飽受爭議,甚至一度被貼上“北大的恥辱”的標簽。如今,陸步軒與合伙人一起創辦的“壹號土豬”連鎖店已經遍布全國各大城市,年營業額高達18億元。他更是在多個場合表達過“摒棄行業偏見,勇敢追求自己夢想”的觀點。陸步軒用自己的“人生之爭”為年輕人上了一堂頗有意義的課。當代年輕人常常面臨擇業焦慮與迷茫,高學歷的光環有時候未必帶來理想的職業發展,反而讓許多人在求職時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背負和承載了太多所謂“意義”,不敢直面內心的“夢想”與“熱愛”。即使步入了在外人眼里光鮮亮麗的職場,卻激發不了熱情與斗志,更是常常陷入“內耗”,在糾結和自我懷疑中度日。如何在平凡的工作中找到樂趣與成就感,在如今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中顯得尤為重要。
武楷斯與陸步軒一樣實現了很多人眼中的擇業“逆襲”:依靠熟練的“淘寶”本領,滿世界收破爛,甚至還登上了央視,更成了中國青年典范人物之一。但其實這只是人生的選擇而已,沒有一種選擇生來偉大,也沒有一個答案注定平庸,更值得我們思考的是,誰才能為你的成功下定義。
人生從來不是簡單到隨意套用別人的模板和公式,也不需要活成“別人家的孩子”,你就是你自己,成功的定義不應該局限于外界的標準,而應該從個體的內心出發。這種坦然選擇然后盡力而為的人生態度,即使沒有讓你在物質上實現自由,也可以在精神上找到歸屬感。
“成功”這兩個字雖然只有一種寫法,但是“成功”的定義卻有很多種,最重要的是,你是否遵循了自己的內心,有勇氣按下人生的變軌鍵?是否敢于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是否即使這個選擇沒有“成功”也接受自己的“平庸”?也許這才是武楷斯與陸步軒們帶給我們更深刻的思考。
(黃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