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來自蘇州的陳耀玲看中陽羨生態旅游度假區的優質山水資源,買了房,成為了一名新宜興人。今年,她又多了重身份——在家附近的陽羨科創小鎮內注冊公司從事大數據開發,成為了一名新經濟創業者。“便利的創業條件,消除了地域障礙。”陳耀玲透露從城市來到鄉村開辦公司的原因。
“山清水秀”“美麗鄉村”……這是許多人對宜興陽羨生態旅游度假區的印象。如今,這里的好山好水不僅帶動了文旅,更描繪了“有風景的地方也有新經濟”的生動畫面。
度假區引來高科技
面朝陽羨湖,背靠玉女潭,位于陽羨湖畔的陽羨科創小鎮可謂位置絕佳。如今,和陳耀玲一樣,落戶小鎮的科創企業已有十余家。科創小鎮一期7400平方米已投入使用,全部建成后將有3.4萬平方米,其中不僅有辦公、展廳等基本配套,還有酒店、餐飲等公共配套。江南大學宜興長三角綠色經濟產業聯合研發中心是首批落戶項目,通過該中心,度假區在科創資源引進上延伸了觸角。
“最主要的是,一方山水呈現的靜謐氛圍特別適合搞研發。”萬乘蛋白(宜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子牛說。萬乘蛋白位于國坤綜合科創產業園內,成立不到半年,不僅銷售已超千萬元,還帶動中國生物信息學學會(籌)“陽羨工作站”落戶。目前,國坤綜合科創產業園內已成功孵化了4個陶都英才項目、2個太湖人才項目。
2022年2月,陽羨生態旅游度假區與張渚鎮、湖父鎮、西渚鎮、太華鎮一體化運行,在重點發展文旅產業的同時,在山水之間植入新經濟、新業態,演繹“兩山”理論轉化生動篇章。“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等數量紛紛創下新高,遠超去年同期。”陽羨生態旅游度假區招商局局長徐聞翔介紹。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建成科創載體12萬平方米,引進總部經濟企業6家,落地科創項目37個。“小而美”,徐聞翔總結落戶科創企業的特色,用工不多、辦公靈活,與度假區的環境完美融合。
除了科創,度假區還在QFLP基金招引上拔得頭籌,落戶QFLP基金3只,成為宜興招引QFLP基金最多的板塊,總規模突破1億美元,山水之間共同打造基金產業集聚生態圈由此開啟。其中,IDG資本聯手雅達打造健康養老產業基金,在陽羨溪山小鎮設立辦公場所,基金工作人員常在北京與宜興之間靈活辦公。
新經濟融于好風景
今年7月,總投資10億元的宜興市人工智能算力中心項目正式落地度假區,年內將開工建設,預計明年9月建成投運后,將成為窯湖小鎮西側一道新的風景。依托人工智能算力中心項目,度假區與武漢大學中安科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建宜興人工智能創新中心。該中心配套5萬平方米科創載體,將基于算力需求吸引相關企業入駐。這也是繼陽羨科創小鎮和國坤綜合科創產業園后,度假區的又一個重要科創載體。
“廣闊天地大有可為”,陽羨生態旅游度假區經濟發展局局長張鋒介紹,存量建設用地資源是新項目紛至沓來的重要保障。度假區通過大力騰退低效用地,打造“南山智谷產業園”, 總規劃建設用地近1000畝。近期,度假區將與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達成合作協議,共建“中科谷”產業轉化基地,項目總規劃面積近200畝。
除了土地,過去受制約的交通問題目前已大為改觀。隨著宜長高速的開通,位于三省交界處的度假區變劣勢為優勢,產業輻射范圍大大擴大。今年,度假區億元以上項目招引數量與投資金額創下新高,其中,已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有8個,涉及合成生物、低空經濟、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等領域。
要素保障加良好的營商環境,能夠滿足企業科研與生產一體化的需求,成為度假區的一大優勢。象限(無錫)科技有限公司在飛行器動力裝置系統集成、航空活塞發動機研制方面,位居業內一流水平。目前公司已在陽羨科創小鎮注冊成立,同步推進生產基地建設。
依托豐富的農業及自然資源,宜南山區的傳統農業及相關企業也在積極向綠色化、現代化方向轉型。太華鎮攜手江蘇省地調院共同構建江蘇省富硒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聚焦富硒技術、富硒產業、富硒行業標準等相關學科及研究方向。
好風景催生新業態
10月30日,一批投資商前來度假區考察,為數字游民項目投資選址。陽羨生態旅游度假區旅游發展局負責人陳奕蓉介紹,近期,度假區前往浙江考察當地數字游民平臺建設情況,下一步,圍繞吸引數字游民集聚,將探索搭建面向這一群體的創意創新創業平臺,實現數字游民與地方發展的良性互動。
什么是數字游民?他們大多具備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職業技能,遠離朝九晚五的傳統工作模式,可在任何地方遠程工作。這種更靈活和自主的生活工作方式,使得自然環境更好、文化體驗更豐富的地方成為他們的理想之選。依托當地良好的生態稟賦和文旅資源,打造適應當下年輕人需求的新業態,正成為度假區謀劃的發展方向之一。
以咖啡為主題的景點令人耳目一新。位于玉女潭景區附近的風隱居咖啡館足夠大,坐擁整個山谷和大片湖面,國慶節前開業以來,迅速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昔日開山采石遺留下來的宕口形成大片藍色湖面,如今煥發出不一樣的活力。
區鎮一體化運作以來,度假區共引進億元以上文旅項目33個,總投資近600億元。陽羨溪山小鎮落成后,引進了影院、醫院、酒吧、文創空間等一批文旅新業態,加上不斷增加的咖啡館以及不同層次的餐飲、酒店等,不僅吸引游客前來,也讓度假區成為人才棲息之地。
“吸引數字游民落戶,鼓勵文創下鄉,更重要的是,為鄉村帶來更多的活力和魅力。”陳奕蓉說,如今,這里的會展、婚慶、旅拍等新的產業鏈正不斷延伸。(胡志杰、蔣夢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