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第十五屆中國(泰州)國際醫藥博覽會在泰州中國醫藥城會展中心開幕。
泰州市是江蘇省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高地,近年來搶抓省委、省政府政策支持機遇,充分利用醫藥博覽會這一高端平臺,全力打造大健康地標產業,醫藥名城已經成為一張閃亮的泰州名片。中國(泰州)國際醫藥博覽會經過專業沉淀,已經成長為展示創新成果、增進交流合作、觀察行業未來的高端平臺。
生物醫藥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奮進新征程,泰州市堅持以產興城、全鏈發展,加快構建更具優勢的大健康產業體系。今年,中國醫藥城產業規模突破1200億元,連續兩年躋身全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十強。
政策給力,釋放疊加優勢和乘數效應
3月20日,江蘇荃信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香港聯合交易所,成為中國醫藥城第8家本土上市公司。
從“一張白紙繪藍圖”,到如今集聚1300多家醫藥健康企業、14家全球知名跨國藥企、8家本土上市企業、4300多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形成“4+2”產業體系,15年來中國醫藥城以奔跑之姿不斷刷新生物醫藥產業高度。
作為全國首個醫藥類國家高新區和全國唯一“部省共建”高新區,一系列由上到下“持續給力、更加用力”的政策,日漸在中國醫藥城釋放出疊加優勢和乘數效應。
化學藥規模實力雄厚。產業規模約占全省的1/8,龍頭企業揚子江藥業集團連續多年位列全國醫藥工業前十強,新投產的安達唐產品預計全年單品產值突破60億元,滿產后有望突破100億元。30多家企業50多條生產線正式投產,在心血管疾病、光動力藥物、抗腫瘤等重點領域實現創新品種的產業化。
特醫配方食品產業先發優勢明顯。先后集聚了雀巢健康、石藥中諾、鯤魚健康等一批領先企業,在產企業占全省的40%,特醫食品注冊證占全國的28%、全省的75%,中國醫藥城被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認定為“特殊食品產業集群示范基地”。
此外,中國醫藥城還為企業量身定制扶持政策,每年拿出1億元“真金白銀”支持企業發展,涵蓋招引落地、項目建設、研發創新、注冊申報、投產銷售等全鏈條;先后設立24支產業基金,通過“投融對接”“以資引資”和“以資引商”等發展新模式,撬動紅杉中國、淡馬錫等全球頂級資本和資源,幫助30余家生物醫藥企業先后獲得階段性股權融資超80億元。
平臺賦能,推動產業內涵式增長
今年7月召開的泰州市“強化科創引領、深化產創融合”現場會上,來自中國醫藥城的蕾靈百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蕾作為“創新之星”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創新創業故事?!皝淼街袊t藥城,不僅能夠直接入駐疫苗工程中心孵化平臺,政府還為我們提供了許多研發必需的硬件設備,讓我們可以沉下心來搞研發?!标惱僬f。
在中國醫藥城,像蕾靈百奧這樣的企業有許多家。近年來,中國醫藥城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通過平臺生態全面升級,推動產業實現創新驅動的內涵式增長。
中國醫藥城高度重視“0到1”的基礎研究,謀劃建設生命科學泰州實驗室,以“泰州隊列”為核心,圍繞從隊列建設到組學研究、類器官研究到靶點發現,探索構建一中心、一體系、五平臺,使之成為未來中國醫藥城新的發展引擎。中國醫藥城同時聚焦“1到10”的產業應用,加快北大臨床研究中心建設發展,推動本地項目在北大附屬醫院開展臨床試驗,實現臨床試驗時間縮短1/3、資金節約1/3、成功率提高1/3;加快建設中國醫藥城藥物非臨床研究中心,不斷縮短藥物研發周期、提高研發效率、控制研發成本、促進藥物產業化。
如今,以疫苗工程中心、華西海圻藥物非臨床安全評價中心(GLP)、北大臨床研究中心(GCP)等為代表的一批產業應用平臺,已孵化53家企業,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0多家,金迪克、瑞科、荃信等3家企業先后上市。
人才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第一資源。中國醫藥城持續打好“雙招雙引”組合拳,“113人才新政”“飛地政策”“一園區一學院一企業一模式”、人才安居工程等不斷健全完善“科創+產業+資本+服務”人才發展鏈條,累計引進各類人才超5萬名。
服務升級,播撒企業成長“陽光雨露”
今年上半年,安若維他、阿斯利康等6家外企以利潤再投、債轉股等形式在高新區追加合計超1.3億美元的投資。大批外商“重倉”的背后,是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升級。今年2月,醫藥高新區(高港區)專門召開“弘揚企業家精神、推進新型工業化”大會,在全區上下樹立“企業至上、企業家至上”的服務理念,進一步厚植企業競相成長的沃土。
近年來,以推進大健康產業發展為核心,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著力打造營商環境“高級版”,為企業提供全周期、全鏈條的專業化精準服務。國內首個“藥品監督服務綜合體”,全力打造新藥申報、醫藥政策、審評核查三個服務中心,集行政監管、技術支撐和產業服務為一體;“吹哨報到”快速響應服務機制、“園中區”環評審批、“超時默認制”“拿地即開工”等改革,致力于讓“部門辦事不看人、企業辦事不求人”;建成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分中心和全省首家知識產權運用促進中心,幫助企業解決專利申請和轉化運用遇到的各類問題,更好保護和激勵企業創新。
據介紹,為進一步減輕優質企業負擔,該區還積極探索建立企業動態“免檢”機制,將包括阿斯利康、康為世紀等重點醫藥企業納入“白名單”管理,實行“一年最多查一次”“觸發式監管”等包容監管方式,切切實實為企業減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