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客戶端南京12月4日電 公共圖書館缺少活力是當下公共文化服務面臨的難點和焦點問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健全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機制,推進公共文化設施所有權和使用權分置改革。
南京江北圖書館在推動事業單位改革背景下,創新探索“兩權分置”改革,在文化、經濟、公益等多領域多點開花,取得明顯成效。開館一年來,總流通265萬余人次;開展各類活動200余場,線下活動參與超105萬人次,劇場服務9500余人次;產業信息服務47300人次,深受群眾和企業歡迎。
記者調研發現,南京江北圖書館作為國家級新區的圖書館,在體制機制上探索創新,打破“土地場館公有”“事業單位公營”“完全限定公益”等公共文化設施傳統建設管理模式,與國家圖書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通過市場化招標,全館委托運營,探索出一條圖書館公共服務與文化運營創新融合的新路徑,極大激發了公共圖書館的活力,具有啟示意義。
(圖為南京江北圖書館)
多點開花,創新圖書館服務新業態
南京江北圖書館突破圖書館人員編制的局限性,堅持以需求導向為引領,開展更具靈活性的社會化運營,在文化傳播、經濟發展、社會公益等領域多點開花。一方面創新書刊外借和圖書閱覽等傳統功能,另一方面拓展特色展覽、文化沙龍等文化供給服務;文創售賣、劇場演出等經濟服務;下沉基層、閱讀推廣等公益服務,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智慧管理、文獻共享,創新書刊外借和圖書館閱讀等傳統功能。南京江北圖書館依托國家圖書館優質文化資源和專業運營團隊,在全省率先使用智慧立體分揀系統,打造智能問答系統,大大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同時,南京江北圖書館利用國家圖書館海量館藏,滿足學術論文線上快速獲取。
為提升公共閱讀覆蓋面,南京江北圖書館還推行“免押金”辦理讀者證,擴大一次性借閱冊數;創新建立“青年夜校”公共圖書館“示范?!蹦J?,并打造“夜書房”“單間自習室”等新型個性化閱讀空間。
(圖為南京江北圖書館智慧立體分揀系統)
——豐富文化供給形式,培育公共文化服務新業態。南京江北圖書館鏈接國圖資源,充分利用少兒閱讀空間、夜書房、定山劇場、展覽廳等空間與載體提供高質量的文化精品服務。推出“永樂大典、源起金陵”文獻展、中國國家畫院“守護好一江碧水”作品邀請展等特色展出16場,共輻射20余萬名讀者;邀請著名作家葉兆言、隋唐史專家孟憲實、《博物》編輯部主任劉瑩等名人大咖精彩開講;此外,累計成功舉辦17種劇目共計37場演出,吸引9000余名觀眾,受到觀眾一致好評。“南京江北圖書館還接待各類團體到訪交流,已經成為南京的一個文化服務新地標?!蹦暇┙毙聟^圖書館館長陳欣說。
——緊貼產業需求,探索提供信息咨詢和產業服務。與別的圖書館不同,南京江北圖書館首創“產業主題館+園區產業分館”,以產業信息服務為核心,逐步打造權威性專題產業信息庫,集結六大領域的200余名權威專家構建專家資源庫。同時,開通企業讀者卡,舉辦產業類講座、培訓等共計20場,編印產業情報月刊35期,推送產業信息推文122篇,提交專題咨詢報告22篇;與國家圖書館參考咨詢部合作,打造智能問答系統的全國首家示范館。
南京江北圖書館還依托國家圖書館豐富館藏資源和文獻信息咨詢隊伍,根據與新區相關的熱點、焦點問題,遴選出“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促進人工智能與多領域深入融合”等8個代表性的專題,匯編15套(每套8冊)資料,分發給政府部門、企業家代表等查閱,為其提供前瞻性決策參考支撐。
(圖為南京江北圖書館產企信息服務中心)
——優質文獻資源下沉基層,將文化服務送到群眾身邊。南京江北圖書館利用“圖書館+”公共文化空間矩陣,以街道、社區、學校、公園等閱讀空間為延伸,進一步把優質文獻資源送到群眾身邊。同時,將定山講壇、沉浸式展覽、戲劇演出等高質量文化活動尤其是“國家隊文化資源”直達新區基層;與屬地街道戰略合作,推動優質文化資源與老百姓“直接見面”,構建區—街—社區圖書通借通還服務圈。
另外,南京江北圖書館還將優質數字資源覆蓋基層。向讀者免費開放國圖公開課、古籍特藏、民國圖書以及“網絡書香·閱見美好”等特色資源庫,讓眾多珍貴的文獻、古籍、公開課等數字資源觸手可及,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打破“三公”,激發公共圖書館活力
如何在沒有編制、減少支出的情況下,將圖書館運營好?記者調研發現,南京江北圖書館在體制機制上不斷改革創新,2022年3月通過公開招標確定由北京國圖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運營,將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采取政府主導下全館委托型社會化運營模式,依托國圖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專業的市場化運營團隊,探索公益文化事業和經營文化產業相結合。其改革創新主要體現為打破傳統公共圖書館的三個“公”字。
——打破“土地場館公有”。傳統公共圖書館的土地、場館、資金完全公有,2018年南京江北圖書館項目通過立項審批,項目供地方式由“劃撥”變更為“出讓”。其項目主體為“南京市江北新區公共工程建設中心”和“南京揚子江文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南京揚子國資集團全資子公司)”雙主體,其中公建中心為建設實施主體,揚子江文投公司為資產接受主體,圖書館每年支付房租、物業等費用。
——打破“事業單位公營”。傳統公共圖書館是由政府組建的事業單位負責管理運行。江北新區面對新建圖書館不能增加編制的客觀情況,經多方調研、比較,通過所有權與經營權分置,把南京江北圖書館的管理、運營和服務委托給北京國圖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我們參照國家圖書館的工作標準和規范運營,放大專業化運營優勢,同時引入企業高效管理機制,極大釋放圖書館的活力?!蹦暇┙眻D書館執行館長溫泉說,一方面政府購買圖書館的服務,對圖書館進行考核,另一方面圖書館在機制上更加靈活,完全與市場接軌,服務意識和用戶意識更強。
——打破“完全限定公益”。傳統公共圖書館一般為財政全額撥款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基本不從事市場開發和運營。南京江北圖書館沒有土地和單位性質的制約,采取政府主導下全館委托型社會化運營模式,走出一條“政府+社會”運營、“公益免費+低價惠民”服務的先行之路,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同時激發企業的文化服務創新活力。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一方面引進國家圖書館下屬國有企業的行業頭部專業團隊,有助于嚴守意識形態紅線;另一方面社會化運營更有利于節省政府公共文化服務支出,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率。
江北新區黨工委宣傳和統戰部理論和文明辦主任史一平說,社會化運營不僅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務效率,而且大大節約了公共圖書館運營管理資金。南京江北圖書館全年服務讀者265萬余人次、各類文化活動參與超105萬人次,但全年運營支出僅2000余萬元。同時,通過租賃場地等方式,實現了資源利用最大化,取得良好經濟效益。
(圖為著名經濟史學家李伯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家李新偉、知名作家葉兆言等做客“長江與中華文明”主題文化沙龍)
南京江北圖書館“兩權分置”改革的三點啟示
南京江北圖書館“兩權分置”的改革實行一年來,已取得明顯成效。有關專家認為,南京江北圖書館的探索對圖書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的改革具有諸多啟示意義。
引入市場化機制,激發公共文化設施活力。記者調研發現,“無編減支”倒逼南京江北圖書館突破傳統圖書館管理模式,引入競爭機制,主動與政府機構、社會組織、企業、高校等多方合作,讓更多人成為圖書館文化建設的參與者,提供豐富的文化產品,受到群眾和企業的廣泛歡迎。
改變一成不變的產品模式,提供多元化服務。南京江北圖書館一方面在傳統圖書館功能上進行創新,另一方面通過舉辦閱讀推廣、文化展覽、學術交流、創意孵化等活動,發揮其文化交流和社交重要場所的功能。而且,該圖書館結合江北新區產業發展需求,突破性地提供情報信息服務和政策參考功能,對圖書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具有借鑒意義。
打破資源孤島現象,實現圖書館資源共享。傳統的圖書館相對封閉,資源孤島現象突出。南京江北圖書館打破了資源壁壘,實現了館際資源共享。有關人士建議,建立全國或區域性的圖書館資源共享平臺,實現圖書、期刊、電子資源、數據庫等各類資源的互聯互通。制定統一的服務標準和規范,確保各圖書館在資源采集、加工、存儲、傳遞等方面的一致性。(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新華社江蘇分社聯合調研組,執筆:沈汝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