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間,蘇州工業園區從“池塘洼地”,變成“創新之城”,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園區將以更加堅定的步伐,開啟新一輪的發展征程。
上圖中的小瓶子是國內首個獲批臨床的近紅外腫瘤靶向熒光造影劑,用于前列腺癌術中精準成像,能夠協助外科醫生定位腫瘤位置,通過清晰地標注腫瘤的邊界,減少手術對正常組織的損傷。
新斗生物創始人趙靜介紹,造影劑會把腫瘤的地方點亮,相當于開車時打開導航,能夠非常清楚往哪個方向開。從目前已經得到的臨床數據來看,敏感性和特異性都達到了百分之百,可以幫助醫生節省手術的時間。
不久前,企業傳來好消息,該款造影劑成功進入Ⅱ期臨床研究,是該類制劑在國內首次實現患者的入組和手術。
趙靜說,按照目前的進度,今年年底會完成臨床II期;明年會結束臨床III期的試驗,然后申報上市。蘇州工業園區的營商環境很好,上下游的產業非常健全,對企業無論是人才團隊的搭建還是上下游合作商的尋找,都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性。
當前,蘇州工業園區正加快構建“623”產業體系,完善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等重點產業鏈發展機制,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精準布局未來產業。
蘇州工業園區經濟發展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王學軍表示,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十五五”和中長期發展規劃,細化思路、方案、舉措,不斷培育新動能,全面增強園區綜合競爭力,始終堅持實體經濟,瞄準高端化、綠色化、數字化方向,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上走在前做示范。
同時,蘇州工業園區還將持續推進創新要素的集聚和優化配置,進一步優化金雞湖人才計劃政策體系,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領軍企業,深化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促進科技、產業、金融實現良性循環。
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創新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潘瑜表示,下一步將立足30周年的新起點,落實深化開放創新綜合試驗等戰略任務,積極探索改革創新和先行先試,加快推動蘇州實驗室 “一區兩中心”等重大平臺建設,引育一批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打造一批高水平創新聯合體,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支撐。
來源:蘇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