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王玉星
成立30年,蘇州工業園區崛起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等五大千億元級產業集群。不到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生物醫藥企業超2000家、納米技術企業超1300家、人工智能企業約1800家。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園區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4.1%,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超七成。從“池塘洼地”變“創新之城”,一域蝶變看全局。今天的中國,技術“上新”,產業“煥新”,新質生產力聚勢賦能,高質量發展動能澎湃。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從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到C919大飛機實現商業運營;從雄安新區拔地而起到海南自貿港打開開放新局面;從生態補償機制推動環境修復到河湖長制促進河湖“長治”……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實踐證明,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必然要求,是有效防范化解各種重大風險挑戰、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關鍵時期、關鍵一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沉著應對,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著力深化改革開放、擴大國內需求、優化經濟結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站在2024年歲末,回看今年高質量發展的整體表現,一、二、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分別增長5.3%、4.7%、4.6%,前三季度增長4.8%,為實現全年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個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中國,擁有的是面向未來一往無前的強大勢能,也必然是一個蒸蒸日上、未來可期的中國。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是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研發投入達1.10萬億元,同比增長3.9%;截至10月底,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66萬件……今年以來,研發投入增加,創新成果涌現,產業升級邁出堅實步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國在全球的創新力排名躍升至第十一位,是擁有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最多的國家,這標志著高質量發展成色越來越足。這也啟示我們,要堅定不移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開掘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源,才能更好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當代中國,江山壯麗,人民豪邁,前程遠大。實驗室里,科研創新只爭朝夕;工廠車間,智能裝備各顯其能;廣袤田疇,農田冬管繁忙有序……各行各業的人們正以拼的姿態、搶的勁頭奮進充滿光榮和夢想的新征程,神州大地處處呈現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我們堅信,在前進的道路上,只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保持戰略定力、堅定歷史自信,干字當頭、眾志成城,就一定能夯實“穩”的基礎、強化“進”的動能,以新氣象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讓“中國號”巨輪走得更穩、走得更遠!(王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