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碧水繞蘇 幸福“河”你在一起丨蘇州長漾:打造“最江南”魚米之鄉樣板

一汪碧水蕩漾處,最是江南好風景。長漾是蘇州吳江西南部的一條狹長湖泊,橫跨平望、七都、震澤、橫扇四地,是蘇州大型淡水湖之一,也是吳江第二水源地,是太湖流域水網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

作為全省唯一一條入選2023年全國幸福河湖試點項目的河流,長漾如何通過生態治水、智慧護水、產業興水等舉措,在環長漾片區繪就一幅河暢水清、景美人富的幸福畫卷?近日,由江蘇省水利廳主辦、新江蘇傳媒承辦的“碧水繞蘇 幸福‘河’你在一起”主題采訪活動前往蘇州吳江長漾,探尋新時代魚米之鄉“最江南”樣板區的打造密鑰。

水體修復,還原“最江南”水鄉韻味

陽光下,微風吹皺湖水,白鷺從空中飛過,在湖心蘆葦蕩中留下聲聲鳥鳴。岸邊親水平臺上,村民已漫步其中,開始了晨練。西藏蕩邊,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在天地間緩緩鋪陳開來。

西藏蕩,地處吳江七都鎮開弦弓村西南部,東通長漾,是長幸福河湖建設的重要節點之一。“相傳,越國將領范蠡曾將水軍藏匿于湖心這三片天然蘆葦蕩。為保護這片天然景觀,我們在周圍打上了500多米的保護木樁。蘇州市水務局河道管理處副處長、開弦弓村第一書記盛林華表示。此外,通過實施生態清淤和水土保持工程,例如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的多層次打造,進一步完善水生態自凈體系,營造自然生態的濱水之地。

在西藏蕩周邊,吳江新建一座具有0.3立方米每秒排澇能力的毫里港泵站,補齊周邊水系防洪排澇基礎設施短板,減少洪澇災害對周邊村莊民居、農田、蟹池的影響。

“我們還建設了‘數字孿生長漾’數字治理系統,有效實現湖泊的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了長漾水環境和水生態的智慧管護水平。”盛林華說。

對于開弦弓村近幾年的生態變化,村民姚富坤感觸頗深:“最近幾年村子動作很大,雨污分流、生態清淤搞得熱火朝天,村里的生活質量一點不比城里差!越來越多年輕人來村里創業、打造新業態,村里人氣很旺,我們的幸福指數很高。”

良好的生態還要通過數據說話。據了解,長漾區域內生物多樣性豐富,已發現鳥類135種,魚類28種,浮游植物99種,浮游動物50種,底棲動物317種屬。

江村經濟,沉淀“最江南”文化底蘊

坐落于太湖東南岸的開弦弓村,又名江村。這條自西向東流淌的小河因形似一張拉開弦的弓得名,是蘇南地區的文化符號。

88年前,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以此為起點,經過深入調研,寫出了著名的《江村經濟》,提出了志在富民的思想,這本著作也成為人類學和社會學的一個里程碑。88年過去,費老筆下的“江村”已蛻變成為吳江打造特色田園鄉村的樣本。

如今,開弦弓村依托江村1936”項目,將文化底蘊轉化成為經濟成果。今年4月,村里種植了40畝被譽為“世界米”的越光大米。8月份收割完成后,受到市場積極反饋。此外,村里積極打造“江村大米”及“江村豐物”系列品牌,探索品牌農業強村富民新路徑。

以文帶人,以鄉愁帶經濟。據盛林華介紹,開弦弓村不斷培育主體,已帶動2700多人口回流,今年已實現村集體收入800多萬元,農文旅收入1000萬,解決了村里100多人就業。“去年9月,我們培育本村人創業‘定勝糕’,目前已獲得穩定流水,‘江村1936·嘉年華’主打特色江村菜,也成為‘大美江村’的又一亮麗名片。”

七都鎮旁,河水淙淙流淌,往對岸看去,利用鄉賢資源打造的江村學院建筑主體雛形已現。“我們整合了村內土地資源,規劃用來培訓研學的江村學院明年底將正式開園。到時候,這里將打造成為國家級社會調查基地、社會科學實驗室和鄉村振興培訓示范基地。”面向未來,江村學院將形成更具發展能量與潛力的新江村”“泛江村文化區域,書寫新時代吳江人文經濟的“雙面繡”。

生態生“金”,點亮“最江南”共富之路

吳江西南角的長漾湖畔,23公里“稻米香徑”蜿蜒環繞。

環長漾片區以蠶桑、稻田、濕地為核心,在有風景的地方嵌入新經濟,農文旅業態欣欣向榮。

在太湖雪蠶桑文化園,既能了解蠶桑文化,還能與蠶寶寶零距離接觸,體驗剝繭、繅絲等傳統手藝。特定季節,還可以走進蠶桑園,親手采摘桑葉、桑果。

從太湖雪蠶桑文化園出發,千畝桑田、千畝稻田相伴同行。沿著花徑步行,今年新開的音樂民宿映入眼簾。“2021年來村里考察的時候,看到這邊古樹相擁,稻田環繞,覺得這里是一個音樂分享的好地方。”蘇州長漾音樂島創始人王開慧介紹,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她租下了村民的宅基地重新翻修,以音樂課堂為主,配套住宿、餐飲,定期邀請音樂人來這里開課、創作,進行公益分享。今年春天起,田野上便經常響起優美的旋律。

值得一提的是,民宿屋后的水塘還是一片小型水生植物種質資源庫,種植了50多種特殊的水生植物,給游客提供了解江南植物的全新體驗。

好風景帶來了慕名而來的游客,也吸引了更多年輕人用“新業態”豐富鄉村產業,讓鄉村振興迸發新活力。“95后”沈婷在眾安橋村經營著一家“村咖”,簡約的裝修風格、時尚的飲品甜品引得不少游客駐足,度過悠閑的下午時光。“現在鄉村都挺時髦的,周末節假日,很多周邊城市的年輕人會帶著老年人光顧我的小店。自己開店也自由,比在外面上班收入還要高些。”

新華報業·新江蘇 記者 黃澤文 徐春暉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