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高質量發展看中國|乘東風跨山海 貴州內陸開放新高地“高”在哪?

央廣網貴陽12月13日消息(記者楊贇)一座座大橋,連高山、越峽谷、跨江河,“千溝萬壑”變“高速平原”;航空、鐵路、水運多點發力,新樞紐、新經濟走廊加速崛起……貴州山鄉巨變,曾經的開放“末梢”正在轉為開放“前沿”。

近年來,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貴州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喚醒自身優勢,激發內生動力,以開放的姿態加快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不斷加強與外界資金、技術、人才、信息、貨物互聯互通,推動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提檔升級。

穿山跨水 拉起開放閘門

在貴州的125.8萬個大小山頭間,3萬余座橋梁拔地而起。

“整個橋梁像是被云層托起似的,太令人驚訝了!”12月11日,在貴州平塘特大橋服務區,貴陽游客秦曉菊感嘆道。

從她所指的方向看過去,只見高聳的橋身直插云霄,晨霧緩緩散開又慢慢聚攏,筆直的高速公路恰穿行山間,時隱時現,山水畫卷的壯美氣息撲面而來。

平塘特大橋聳入云端(央廣網記者 楊贇 攝)

“這是我們旅程的第一站,高速路四通八達,太方便了!接下來我們還會開車去往廣西、廣東、福建、湖南等地,完成20多天的旅行。”秦曉菊的老伴接過話匣子,分享起了他們退休后的第一次游玩計劃。

山高谷深、溝壑縱橫,交通曾經是制約貴州發展的最大瓶頸,現在卻成了貴州人民奔向“詩與遠方”的加速器,同時,也為外省游客來黔旅游創造了更為省心、安心、舒心的出行體驗。

游客在平塘特大橋服務區拍照打卡(央廣網記者 楊贇 攝)

近10年來,貴州率先在西部實現縣縣通高速、組組通硬化路。截至2023年,貴州建成高速公路總里程達8784公里,位居全國第四。貴陽成為全國高鐵樞紐之一,形成貫通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粵港澳、川渝滇等地區的高鐵通道。貴州成為西南聯結華中華南交通樞紐、西部地區“一帶一路”重要陸海連接線、長江經濟帶和“珠江—西江”經濟帶的中間帶。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從內陸腹地走向交通網全面覆蓋的開放高地,貴州信念堅定,步履鏗鏘。

暢通渠道 “貴州造”出山遠洋

隨著火車汽笛聲響起,10月28日,一列裝載28臺“貴州造”新能源客車的出口專列,從地處貴陽綜合保稅區的貴陽國際陸港都拉營站開出。

據悉,這是貴州首次整列直發的中老班列,也是貴州本土生產的新能源客車首次出口老撾,將應用于老撾首都萬象首條智慧化、現代化快速公交系統。

客車生產車間(央廣網記者 楊贇 攝)

“這是中國和老撾兩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深化合作的重要成果項目,運輸專列發車后,經由云南磨憨口岸出境,將于7天后抵達老撾萬象南車站。”客車生產商奇瑞萬達貴州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表示,該專列極大地節省了運輸時間和運輸成本,未來公司也將更加堅定開拓東南亞市場的信心和決心。

據了解,自2021年11月18日貴州首次整列發出中歐班列以來,截至2023年底,貴陽國際陸港都拉營站累計開行中歐班列62列,讓4.6萬多噸“黔貨”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同時,貴州中歐班列貨物運輸品類由單一的百貨發展到汽車零件、電子產品、家用電器、工業設備等多個品類。


客車成品駛出車間(央廣網記者 楊贇 攝)

“我們將充分依托貴陽國際陸港,以‘區港聯動’模式著力拓展開放通道、綜合分析通道成本、優化通道布局,全面推動中歐、中亞、中老、西部陸海新通道、黔粵、黔渝‘六向’通道提能增效,讓開放通道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貴陽綜保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開放包容,互利共贏。“貴州制造”正在被全國乃至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看到……

互聯互通 培養開放型人才

貴州聲音還可以通過電商直播傳至海外?

12月12日下午,記者走進遵義師范學院內的跨境電商直播基地,悠揚的吉他聲飄蕩縈繞,來自老撾的留學生韋一帆和趙凱全神貫注,在手機鏡頭前彈奏樂曲。

而他們手中的吉他,正產自遵義正安。據悉,全世界每生產7把吉他,就有1把出自這里。

留學生正在基地直播(央廣網記者 楊贇 攝)

“通過跨境電商直播,可以把貴州的吉他更清晰地向我們國家的人展示,讓他們了解這里的文化。”韋一帆介紹,他是學旅游管理專業的,但由于喜歡電商這個行業,所以經常來基地鍛煉自己。

5個面向“一帶一路”國家、3個面向國內的電商直播間里,配套教學、實訓和研討等綜合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基地施行“實踐 實訓 實戰”一體化培養,打造以越南、老撾、泰國、菲律賓等5個國家為代表,以正安吉他、都勻毛尖等7個地域特色主打品種的“直播團隊”。

據介紹,該基地是遵義師范學院落實貴州省委、省政府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興黔戰略,為加快推動黔貨出海、大力提升廣大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而成立的跨境電商直播人才培訓基地。

留學生正在基地直播(央廣網記者 楊贇 攝)

“我們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搶抓跨境電商產業‘新風口’機遇,利用東南亞留學生語言優勢,與貴州企業合作,探索‘教育+商貿’人才培養新模式,以實現人才培養、黔貨出海、助推產業轉型的‘一仗多贏’的目標。”遵義師范學院黨委書記陳治松介紹。

通過5個國際、3個國內和1個流動直播窗口,截至目前,基地已與企業在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國掛牌的4個海外倉儲中心和運營基地嫁接,推動遵義“貴三紅”、正安吉他、都勻毛尖、貴州卡布等一批特色產品出海。

牢記囑托,把握機遇。如今的貴州正奮力奔跑在千軍沖陣的高質量發展主賽道上,持續擦亮開放名片、高揚開放旗幟,讓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奔涌在國際貿易的“大動脈”上。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