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牢記囑托 答好“強富美高”新答卷】挑大梁擔重任 筑牢“經濟強”競爭優勢


中國經濟克服挑戰、穩步前行,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在習近平總書記為江蘇擘畫的“強富美高”宏偉藍圖中,具有全局性、基礎性、關鍵性作用的“經濟強”被擺在首位,是目標任務,又是戰略取向,也是鞭策動力。在波瀾壯闊的十年奮進歷程中,江蘇上下牢記囑托,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現代產業競爭力強、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功能強不斷發力,展現了“勇挑大梁”的責任擔當。

時近2024年歲尾,“蘇大強”一邊揮灑“沖刺”的汗水,一邊收獲“豐收”的喜悅。

全國百強縣排行,昆山、江陰并列第一,前十強江蘇占六席……最新出爐的榜單表明,江蘇縣域經濟奮勇爭先,活力強。

外貿進出口規模再創歷史同期新高,實際使用外資繼續保持全國首位……最新公開的數據表明,江蘇外向型經濟承壓前行,韌性強。

透過這一年,回望這十年,江蘇堅定不移向“新”而行、以“質”致遠,“經濟強”的實力更加彰顯。

江蘇臺記者楊爾希說:“在泰州靖江的長江沿岸,記者所在的這家企業,有幾十艘新船正在同時建造。今年前三季度,江蘇的造船業新接訂單量占全球份額的三成左右。”

靖江市工信局產業投資科科長陳彥夫說:“江蘇這些年建成了全國首個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通泰揚先進制造業集群。它不僅能讓上下游更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更大大降低了技術成本等。在大型LNG雙燃料船、超大型油輪等高技術船舶方面,國產配套化率達到了65%左右?!?/p>

江蘇是制造業大省,覆蓋全部31個大類,是全國門類最全的省份。在邁向制造強省的嶄新征途上,江蘇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把堅守實體經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強省之要,著力構建“1650”產業體系,推動“智改數轉網聯”,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今天的江蘇,優勢產業不斷鞏固,新興產業加快壯大,未來產業規模初顯,海工船舶、工程機械、高端紡織在世界舞臺勁舞長袖;新能源集群、半導體集群規模全國第一、獨占鰲頭;新材料、高端裝備等六個集群榮登“萬億俱樂部”,挺起制造業脊梁;商業航空、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產業蓄勢騰飛。目前,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營收占全省制造業比重已達七成,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顯露崢嶸。

南京的仙林大學城匯聚了12所高校,是全省高校最集中的區域之一,這里同樣也是全省創新濃度最高的區域之一。這里坐落著1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擁有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200多個,如今這里正有越來越多從0到1的原創成果不斷涌現出。

江蘇省物理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團隊負責人杜靈杰說:“我們自主設計了國際領先平臺,填補了相關測量裝置的國際空白。在分數量子霍爾效應中首次觀察到了引力子模,該實驗為探索量子引力相關物理問題開辟了全新視野?!?/p>

“技術革命性突破”是催生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條件。江蘇肩負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重大使命,把科技創新作為“首選項”“必答題”,在全省范圍內厚植創新基因。蘇州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等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加快布局建設,“應用基礎研究特區”首批試點順利開展,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成功投放,教育、科技、人才、產業一體化改革統籌推進……今天的江蘇,處處涌動著“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熱潮,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獨角獸和潛在獨角獸企業、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均全國領先,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不斷搶占競爭制高點。

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總規劃師吳昊告訴記者,近十年來,從中國500強到世界500強,一批又一批的國際化企業總部紛至沓來。還有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上市公司,一茬又一茬從園區走向全球。這相當于“十年再造了一個新園區”。

從“池塘洼地”到“創新之城”,蘇州工業園區這些年來交出的一張張靚麗成績單,是江蘇加快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的生動縮影。十年來,江蘇更加主動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打造更高水平自貿試驗區,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省實際使用外資連續6年保持全國首位,進出口規模連續21年位居全國第二。同時,全面融入和服務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在更大范圍內聯動構建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更好發揮經濟大省對區域乃至全國發展的輻射帶動力。經濟總量十年連跨6個萬億級臺階,占全國比重、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始終穩定在10%以上。全省社會研發投入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平。

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姜江認為,大國現代化的經濟基礎需要建立在“強”這一質的規定上。江蘇產業基礎雄厚,在“經濟強”上率先轉型、率先成勢,有助于形成對國家現代化的硬核支撐。過去十年,江蘇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不斷提升省域經濟的發展質效,彰顯了現代化實踐中省域“經濟強”的獨特作用。特別是按照“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要求,豐富完善“經濟強”的內涵,致力建設世界級的科創中心、制造基地和開放樞紐,不僅鞏固了現有經濟實踐成果,更有利于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發展趨勢,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繼續走在前列。

時空評論:干字當頭 勇挑大梁

以實業匠心筑發展根基,以創新濃度聚前行底氣——回望這十年,全省上下牢記囑托、奮勇爭先,經濟發展實現了量與質的同步躍升。展望未來,我們要更好地擔負起“經濟大省挑大梁”的責任擔當,深刻認識總書記的戰略指引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保證,全方位擴大有效需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推進“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為全國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楊爾希 龔俊杰 鄭凌 郭鍇峰 泰州臺 編輯/胡超)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