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2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做好“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真抓實干、久久為功,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推動農業基礎更加穩固、農村地區更加繁榮、農民生活更加紅火,朝著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扎實邁進。”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科學謀劃和推進“三農”工作。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依然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容絲毫懈怠。我們要鉚足干勁、接續奮斗,腳踏實地、久久為功,用智慧與汗水寫好“三農”工作“更”字篇,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堅守“耕地紅線”,強化“科技創新”,讓農業基礎更加穩固。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近年來,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土壤退化等一系列問題頻繁發生,對糧食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正所謂“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乃國之大者。我國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完善問責政策機制實現耕地資源保護硬約束,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同時,推動科技創新,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資源循環利用,推進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今年,在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的基礎上,全國糧食總產量首次邁上1.4萬億新臺階。今后,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改善“人居環境”,守護“鳥語花香”,讓農村地區更加繁榮。美麗鄉村是美麗中國的底色,也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扎實推進鄉村建設,繁榮鄉村文化,推進移風易俗,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2023年以來,江蘇省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持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提檔升級,制定2023—2025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重點任務清單,全面落實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等工作,讓村莊從“面子”美到“里子”。到2030年,江蘇有望建成40個左右省級特色田園鄉村片區,實現特色田園鄉村從“一域美”向“全域美”邁進。未來,我們更要砥礪前行、探索創新,為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提供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江蘇經驗”。
“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做強“鄉村產業”,鼓足“農民腰包”,讓農民生活更加紅火。“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讓廣大農民共享農村改革和發展成果”……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也是實現農民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江蘇省深入挖掘鄉村特色資源,培育鄉村特色產業村鎮、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打造出有特色、有認可度、有競爭力的“金名片”,不僅為鄉村產業的騰飛插上翅膀,更讓豐厚收益穩穩落入農民的腰包。今后,我們要繼續秉持以農為本、以民為先的理念,持續加大對鄉村產業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計推動農民增收入,不斷開創鄉村全面振興新局面,朝著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扎實邁進。(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