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存之本、生產之要、生態之基。
宿遷枕河而生、依水而興、因水而美。洪澤湖、駱馬湖南北相望,京杭大運河、古黃河穿城而過,水域面積307萬畝,占市域面積約四分之一,造就了城水相依、人水相親的獨特風情,“水潤之城”更是宿遷不可或缺的一張名片。
2019年5月,宿遷首次獲評“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多年來,宿遷堅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著力推進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水利支撐和保障。
如何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宿遷堅持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節約保護并重,精心呵護“水潤之城”金字招牌。一方面,持續發力再生水利用,宿遷著力推動再生水成為城市第二水源,2023年中心城市再生水利用量達4043萬噸,其中宿城區、蘇宿工業園區再生水利用率超35%;另一方面,穩步推進節水型載體創建,宿遷實現國家級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全覆蓋,成功創建水利部節水型高校3所、省級節水型學校183所,省級節水型企業、單位、小區等446個,推動宿遷灌區建成節水型高效灌區。
數據顯示,2023年宿遷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同期分別下降17.6%、16.1%,水資源管理成效顯著。
在此基礎上,宿遷系統開展現代水網建設,在全省率先編制《宿遷市現代水網建設規劃》,著力構建“十大河湖舉綱,千里河渠織目,百閘多點系結”的現代水網總布局。同時,編制完成《宿遷市現代水網先導區實施方案》,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圍繞國省水網、市域水網、現代水網示范片區三個方面,編排32項標志性工程,預計到2025年,完成投資142億元,助力打造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生態環境,進一步繪就生態水美新畫卷。
此外,宿遷聚焦幸福河湖建設,全力推進重點工程建設,深入開展河湖保護專項整治行動,出臺了《宿遷市幸福河湖建設實施方案》。如今,宿遷河湖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一幅幅河湖清秀、創新發展、民生富足的生態畫卷正在“水潤之城”徐徐展開。(記者 李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