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劉艷
近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做好“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錨定了方向、注入了動力。新時代新征程,我們當以實干擔當來作答,一步一個腳印,把全面振興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農業發展情況如何,農村生活怎么樣,農民日子過得好不好,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是“國之大者”。2024年,全國各地各級部門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取得了明顯成效和積極進展。全年糧食產量在連續9年保持1.3萬億斤以上的基礎上,首次邁上1.4萬億斤新臺階;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拓展,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扎實推進……成績有目共睹,我們要做的就是馳而不息,接續奮斗。
奮力勾勒“興村產業圖”,帶動群眾增收致富。鄉村振興首先要依靠產業,特色產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我國幅員遼闊,鄉村廣布,各村產業基礎、資源條件和氣候特點等各有不同,產業發展方向和方式也應有所不同。我們要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科學合理規劃特色產業,通過規?;l展、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經營,努力做優做強特色優勢產業,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物質基礎,提升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努力勾畫“興村人才圖”,激活發展內生動力。人才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不管是基層治理,還是發展產業,每一項工作都離不開人才支撐。長期以來,鄉村中青年優質人才持續外流,人才總量不足、結構失衡、老齡化嚴重等問題較為突出。一方面,要吸引中高等院校畢業生和退役士兵等返鄉創業,為鄉村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另一方面,需要制定出臺相關激勵政策措施,搭建發展平臺,做好各種服務保障工作,鼓勵和引導各類人才留在鄉村,投身鄉村振興事業。
竭力繪就“興村和美圖”,展現鄉村新風貌。鄉村全面振興,不僅要物質富裕,還要精神文化富裕。各村應以提高鄉村基層治理水平為抓手,調動各方力量,打造安居樂業的和美環境。加強農村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建設,改善農民的生活品質;引導農民樹立文明新風,提升綜合素質;將鄉土特色文化融入鄉村建設,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積極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格局。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一項長久而系統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新征程上,我們要鉚足干勁,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以實干擔當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注入澎湃動能。(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