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實干為要。
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沒有捷徑,唯有實干。淮安堅持“實”字為先,全市上下謀發展、抓發展、促發展,抓緊抓實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跑出了分秒必爭的加速度和奮發有為的精氣神。
同心同向,下“務實之功”
一個項目,從簽約到落地再到投產能有多快?
10月11日,位于淮安高新區的江蘇鑫騰盛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正式投產。而企業的簽約日期,是今年的7月11日。
從成功簽約到全面投產,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在企業方看來,這樣的“神速”離不開當地的投資環境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在項目簽約過程中,淮安明確專人擔任項目‘店小二’,在企業注冊、工商登記、項目選址等方面積極協調幫辦,僅用2天就完成公司注冊手續,3天就完成了廠房騰空清理等準備工作。”公司董事長李帥點贊項目建設的高效。
在距離鑫騰盛幾公里外的中天鋼鐵集團(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無人搬運車在車間里來回穿梭,一排排機器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工人在各自崗位上忙碌,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從簽約到開工不到100天,13個工作日獲得省級能評批復,22萬伏變電站5個月接電,“五證聯發”相關手續僅用半天全部辦結……一次次被刷新的“中天速度”成為淮安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生動注腳。
“一方熱土”能不能“熱”,靠有沒有紛至沓來的客商;而能不能一直“熱”,靠的是當地營商環境好不好、政策實不實。
今年,淮安專門印發《淮安市建設“四最”一流營商環境高質量推進產業發展若干措施》,對照“全國一流、全省領先”定位,對標“四最”營商環境,為更多企業發展提供“優質土壤”;發布《淮安市關于鞏固增強經濟持續向好態勢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出9個方面22條措施,釋放政策紅利,推動高質量發展;發布《關于支持鼓勵海外留學歸國人員落戶留創園創新創業的若干舉措(試行)》,為優秀留學歸國人員來淮創新創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出臺《數字淮安建設方案(2024—2025年)》,一體推進數字淮安、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四個建設”……
一系列措施、一項項政策猶如“定心丸”,堅定了企業在淮安謀發展的信心,項目建設熱火朝天,產業發展氣勢如虹,整座城市生機無限。
創新創造,解“現實之難”
在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水渡口大道南側,占地150畝的若態科技文創產品項目主體廠房已基本建成,工人們正抓緊安裝設備。“這里原來是某物流項目地塊,但長期未使用,現在已經有了‘新主人’。”相關負責人介紹,新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實現年產文創產品1200萬件,預計年產值超10億元。
“騰籠換鳥”,不僅低效用地被盤活了,騰挪出去的企業也因有了更適宜的“土壤”而抓住更大機遇。在淮安工業園區,江蘇麒祥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出資4142萬元收購了江蘇高興新材料有限公司,而高興新材料距麒祥高新直線距離僅100多米。“收購不僅解決了產品原料供應穩定性問題,也極大降低了運輸成本。”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項目達產后預計年銷售收入可達35420萬元,稅收約2180萬元。
淮安市委八屆八次全會將“空間要素足不足”作為全市要著重解決好“五個方面重點問題”的首要問題、開發園區改革的關鍵抓手,予以重點突破。為盤活利用低效閑置土地,淮安制定《全市低效工業用地盤活利用考評辦法》,引導各縣區(園區)聚焦聚力低效工業企業用地盤活更新、集中連片土地儲備、新上項目和地區總體質效提升等方面;出臺《淮安市實施重大項目風險報備操作辦法(試行)》,制定免責事項“白名單”,讓干部卸掉包袱、放下顧慮大膽干。
目前,淮安已累計整理利用各類存量土地15.02萬余畝,編制形成47個500畝以上集中連片工業用地儲備方案。其中,今年累計整理利用各類存量土地7.74萬畝,為重大項目提供了堅實的土地資源要素保障,成功實現了“低效地”向“高產田”的轉變。
一招一式,問“落實之效”
近日,淮安市優化營商環境和數字淮安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建立涉民營企業多頭執法重復檢查投訴舉報機制的通告》,暢通投訴舉報渠道,推進涉民營企業行政檢查工作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管出活力。
“這相當于給涉民營企業執法檢查提高了門檻,例如,進入民營企業現場檢查應當出具《淮安市涉民營企業專項檢查、個案檢查表》或‘雙隨機、一公開’相關計劃,對于不出具表單的執法部門,企業可拒絕檢查。”淮安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政策落地了沒?效果好不好?有數據為證——
全市行政檢查次數同比減少39.8%,運用免罰輕罰清單為企業減負2.4億元,同比增長63%;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10.91億元,同比增長7.0%,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工業投資、工業用電量、工業開票銷售等指標均為全省第一;進入四季度,項目招引的“淮安魅力”不減,在2024淮安金秋經貿洽談會上,淮安共簽約項目98個,總投資1149億元;1—11月,淮安進出口總值500.1億元,同比增長17.3%,進出口規模創同期歷史新高,其中,出口395.4億元,增長26.2%,增速位列全省第二……
眼下,全年經濟工作已進入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沖刺階段,全市上下正“拉滿弓、繃緊弦”,瞄準制約經濟發展的難點、堵點和痛點做好政策供給,不斷優化發展環境,讓“政策紅利”轉化為“企業效益”,以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的拼勁,開足馬力沖刺全年目標。我們相信,這場漂亮的“收官戰”,也將為實現明年良好開局積累更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