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地評線】荔枝網評:釋放數據價值 “慧”見數字未來

特約評論員/艾佩韋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明確到2029年,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體制機制基本建立。這是國內關于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的首個文件。

數據,被看作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后的“第五大生產要素”。在紡織行業,企業可以通過打通產供銷數據,實現定制化生產,更好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在生命科學領域,科研工作者可以通過由海量數據構建起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在幾天內就預測出蛋白質結構,進一步提升創新速度;在隧道作業中,高技能勞動者可以憑借對地質數據、設備數據和以往工程數據的復用,將工作經驗“傳授”給機器,從而節能增效……一個個生動的應用場景,充分彰顯了數據在推動生產力發展、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升級上的顯著成效和巨大潛力。

據測算,數據流動量每增加10%,將帶動GDP增長0.2%,數據流動對各行業利潤增長的平均促進率為10%左右。我國擁有豐富的數據資源,截至2023年底,我國數據生產總量超過32澤字節(ZB),位居全球第二,我國成為名副其實的“數據大國”。同時,數據正加快從豐富的資源轉換為蓬勃的生產力,2022年中國數據交易行業市場規模達到876.8億元,占全球數據交易市場規模的13.4%、亞洲的66.5%,預計到2030年總規模有望突破5000億元。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我國具備堅實基礎和廣闊空間。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數據要素開發利用還處于起步階段。把握機遇,著力加強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讓數據要素價值得到充分釋放,賦能經濟提質增效正當其時。

國家數據基礎設施是從數據要素價值釋放的角度出發,面向社會提供數據采集、匯聚、傳輸、加工、流通、利用、運營、安全服務的一類新型基礎設施,集成了硬件、軟件、模型算法、標準規范、機制設計等重點內容,能夠有效支撐數據的流通和利用。2023年,我國數據產業規模達2萬億元,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離不開國家數據基礎設施的有力支撐。立足當下,奮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進一步增強國家數據基礎設施的夯基作用,解決好數據流通的堵點、難點問題,暢通海量數據惠及千行百業的綠色通道。

認真貫徹落實《指引》要求,凝聚合力、精準發力。突出夯基固本,加快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監測調度平臺建設和傳統網絡設施優化升級,完善全國“一張網”;破除數據壁壘,支撐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數據有序流通和共享應用,形成全國數據“一本賬”;回應服務需求,支持建設政務服務大模型,優化政務服務“一條龍”;發揮集聚效應,鼓勵提升數據加工、測試、建模驗證、安全實驗等社會化服務能力,打造產學研用“一公里”工作圈等等。堅持多措并舉,加快形成橫向聯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基本格局,助推數據要素價值加快轉化為經濟發展價值。

奮楫者先,創新者強。從夯實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做起,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引領驅動數字化發展,“匯通海量數據、惠及千行百業、慧見數字未來”的美好愿景必將如期轉化為美好現實,更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艾佩韋)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