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圖景】
“新房子南北通透,采光很好,入住后,買個躺椅放陽臺上,父母可以每天在這里曬曬太陽?!?月9日,室外寒風勁吹,冬日陽光透過落地窗照進方勇剛裝修好的新房,他站在窗前,憧憬著入住后的新生活。
方勇過去居住的南京江北新區沿江街道京新片區是典型的城中村,改造前臟亂差現象突出。“自建房建得很密集,采光差,路面也坑洼不平?!彼貞浾f,自家的兩套自建房都建成二三十年了,其中一套是他爺爺留下來的,房子老化破舊嚴重。
方勇在打掃剛裝修好的新房
為縮短居民在外過渡時間、提升居住及生活品質,推動存量住房去化,該片區啟動城中村改造后,江北新區通過組織居民“團購商品房”的方式,團購了林景博園北院528套存量房集中向安置征遷居民供給。
方勇家兩套200平方米左右的自建房,“房票”價值約300萬元。他在林景博園北院置換了兩套新房,一套90平方米、一套120平方米,剩余差價還補了現金。
“我是土生土長的沿江街道人,說實話,剛開始要我們安置到泰山街道林景博園小區時,心里挺抵觸。”方勇坦言,后來社區組織他們到小區看,新房的環境和品質好,自己和父母一下就被打動了。
吃下“定心丸”后,方勇家果斷開始選房,幾天后便拿到了房。之后,他便緊鑼密鼓開始裝修,小的這套準備給父母住,大的那套將來給兒子做婚房?!皽蕚湓倭酪涣?,年后喬遷新居。沒想到這樣優惠的價格能住到好品質小區。”方勇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說小區道路寬敞,人車分流,綠化好,出門就有小公園、地鐵站,周邊商業、醫療、教育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條件真不錯!我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
城中村改造圓老百姓“安居夢”的同時,也在加速消化存量住房。林景博園項目銷售經理王迎春告訴記者,林景博園南園、北園共有884套房,此次安置征遷居民一下去化528套,去化作用明顯。
“多元化的安置方式,有利于滿足群眾多樣化居住需求,化解存量住房庫存,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苯毙聟^建設與交通局房產辦主任馬紅超說,2024年,該區在城中村改造中實施多種方式安置,有效推動商品房去化周期從最高18個月降至15個月以內。
【溫暖掃描】
住房問題是重要的民生問題,也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要發展問題。去年省政府明確的13類55件民生實事項目中,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牽頭的2件“住有所居”民生實事項目均已超額完成。據統計,全省去年實際開工改造老舊小區1114個,惠及居民約28萬戶。完成城中村改造8.52萬戶,籌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56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18.19萬套,分別完成年度計劃的140%、247%和112%。
江蘇將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工作統一列入“住房保障水平”,納入對設區市高質量發展績效考評指標,發揮考評指揮棒作用,引導和激勵各地推進目標任務。
2024年是江蘇全面推進城中村改造的第一年。江蘇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支持,有133個項目獲批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666.54億元。多地“啃”硬骨頭,全力解決城市化過程中遺留的城市治理、居住環境、安全隱患等問題,通過收購存量住房安置、房票安置、開設“房源超市”等創新手段,縮短百姓在外租房過渡期,擴大房源選擇面,助力百姓“安居夢”照進現實。
去年是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納入省政府民生實事的第7年。要不要改造、如何改造、改造所需資金如何多方籌措等,各地都發動居民參與、共商共謀。通過改造,一批“高齡”小區煥發“青春”活力,讓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級”。
為了破解新市民、青年人“買不起房、租不好房”問題,江蘇還積極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并鼓勵各地向新市民、青年人發放租賃補貼,2024年全省共發放租賃補貼17.87萬戶(人)、7億元,居全國首位。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一級巡視員范信芳介紹,江蘇持續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推動穩定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城市住房保障范圍,穩步提升保障水平,2024年全省城鎮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蓋率達到27.8%,較上年度提升1.01%。
【代表委員點評】
“住房,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居者憂其屋’到如今‘居者有其屋’‘居者優其屋’,江蘇打出一套組合拳,托起百姓‘安居夢’。”省政協委員、省城鄉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何培根建議,下一步隨著城市更新行動提速,江蘇要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城中村等改造。在城中村改造中,應采用收購存量住房安置,鼓勵通過房票安置,努力實現縮短過渡期、增加選擇面、消化存量住房等多重政策效果。對于老舊小區改造,要打破“小區問題小區解決”的思維慣性,探索片區聯動更新模式,推動從單一小區零星改造走向片區聯動。同時,要鼓勵各地試點開展居民自主更新,充分調動居民積極性,凝聚更多元的合力和更廣泛的共識。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白雪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