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強調,“江蘇必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024年專門安排12類55件民生實事,實行清單式管理、項目化推進。這些項目現在辦得如何?成效怎樣?江蘇省發展改革委與新華日報社聯合推出“民生實事微紀錄”欄目,記錄民生實事、感知民生溫度。
“去年年初我們接到了城中村改造的通知,說是這片區域要拆遷了。當時聽到這個消息,心里既驚訝又期待。”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吳江經濟開發區(江陵街道)柳胥村的村民徐英,站在自家略顯老舊的屋檐下,望著眼前這片即將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土地,不禁感慨萬千。
她家的房子建于2003年,雖然時間不算太久,但隨著周邊居住環境逐漸變得雜亂,她和家人早就盼著有一天能住進更好的房子里。
蘇州市吳江經濟開發區(江陵街道)柳胥村村民 徐英
“我們整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叫‘花港灣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涉及柳胥和吳新兩個行政村,拆遷戶數是350戶,目前已經簽約了192戶。”蘇州市吳江區江陵街道黨工委委員張凌健表示,項目謀劃之初,村(社區)工作人員就挨家挨戶征求村民意愿。
據介紹,隨著花港灣片區周邊工業區的興起和外來務工人員的涌入,這里逐漸形成了如今的城中村格局。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產業轉型升級以及城市更新的需要,原來的工廠企業紛紛遷移,原本由這些工廠帶來的紅火的房租經濟也逐漸退潮,而房屋老化、設施缺失、安全隱患等問題隨之日益凸顯。
“2023年,住建部出臺城中村改造政策,并配套專項借款政策。吳江區江陵街道迅速響應,積極申報并成功入選住建部第一批城中村改造項目名單。”張凌健表示,這一政策不僅為城中村改造提供了資金保障,還為后續的城市更新和產業升級打開了空間。
蘇州市吳江區江陵街道黨工委委員 張凌健
“政府工作人員來我們家的時候,詳細解釋了改造方案和補償政策,讓我們心里有了底。而且,他們還特地問了我們的意見和需求。”徐英表示,這讓她覺得特別被尊重。
改造工作能否順利進行,關鍵在于能否贏得民心。花港灣城中村改造項目在征拆階段,吳江開發區江陵街道堅持“快、準、穩”原則,科學劃分為26個征拆組團片區,組團式推進動遷工作。同時,充分借助第三方專業咨詢團隊,形成科學合理的改造方案和征拆補償方案。
徐英家所在的片區就是其中之一。從年初接到通知,到騰空房子、清空租戶,再到簽字協議,整個過程緊張而有序。她說:“政府工作人員特別負責,經常來家里詢問進度,幫我們解決問題。我們也很配合,畢竟這是為了大家好。”
“去看房的時候,我們覺得環境很好,交通也方便。”徐英說。在居民安置方面,吳江區政府統籌“購買商品房安置、房票安置和貨幣化補差安置”等多種安置方式,充分滿足村民多元化需求。政府通過多小區比選,組織購買了市場存量優質商品房用作安置房。
蘇州市鼓勵企業自建人才公寓和青年公寓,政府也投資建設了一批保障性租賃住房。目前,僅吳江開發區就已經擁有1萬多套保障性租賃住房及藍領公寓,租金較低、配套完善,有效緩解了產業工人、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壓力。
蘇州市吳江經濟開發區(江陵街道)柳胥村村民 丁旗
“我們家安置了兩套房,一套我們帶著老人住,一套留著給兒子當婚房。”丁旗是土生土長的柳胥村人,起初他的父親舍不得搬離,但為了改善居住環境,經過幾個月的思考他們最終決定搬離。“聽說這里以后會有高端科創、商務和工業研發項目,肯定會帶動周邊的發展。”
除了居住條件改善外,城中村改造還為城市發展和產業升級騰出了空間。對于未來,丁旗充滿了期待。他說:“我希望這片區域能夠發展得越來越好,成為一個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產業興旺的新城區。”
隨著城中村改造的深入推進,花港灣片區正逐漸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越來越多的動遷居民像徐英和丁旗一樣,在這里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幸福和夢想。他們相信,在政府的引領下,這片區域將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據了解,2024年江蘇全省完成城中村改造8.52萬戶,籌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57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18.11萬套,全面完成年度計劃。亮眼數據如同一顆顆璀璨明珠,鑲嵌在江蘇省的城市發展藍圖上,照亮了無數家庭的幸福之路。
策劃 傅大慶 高偉
統籌 唐澄
文案 錢晶晶
攝像 剪輯 周天琦
江蘇省發展改革委 新華日報社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