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在唱念做打中,走近鄭板橋的“枝葉總關情”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鄭板橋的詩句,稱之為“千古流傳的愛民心聲”。

近日,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座談會在北京舉行。揚州揚劇研究所《鄭板橋》入選,這也是揚州首次有戲劇作品獲得“五個一工程”獎。而早在之前巡演中,《鄭板橋》就已出圈,尤其在高校巡演中,深受學子喜愛。

鄭板橋何人?揚州八怪之首,詩書畫“三絕”!揚劇《鄭板橋》講述了傳奇人物鄭板橋的故事。鄭板橋客居揚州,賣畫為生;偶過郊外,邂逅五娘,一見鐘情,訂立婚約;后得縣令盧抱孫之助,應科高中,赴任山東;適逢饑荒,他憐恤百姓,不待旨意,擅自放糧;朝廷問責,他告老還鄉,重回揚州。七十年踏遍紅塵、歷盡炎涼、看破盛衰,鄭板橋初心不改,于水墨之上,成就“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的佳話。

鄭板橋的故事,沿著運河徐徐展開。

當街畫竹,為縣令斷案伸張正義

中年才子鄭板橋,從水鄉興化,沿著運河乘船到達富貴揚州,平日里靠詩文繪畫為生,日子頗為清貧,就連上京趕考的盤纏也沒著落。

一日踱步揚州西郊,見一民宅,掩門不閉,門前掛著半闋《菩薩蠻》,正是自己所作。屋中一對母女,劉饒氏和饒五娘,見著客來,趕緊奉茶。

饒五娘早就醉心于他的詩文,知曉身份后換上艷麗的石榴紅裙,表達了愛慕之情。了解到板橋之困境,更是自告奮勇,擊鼓闖衙見官,向縣太爺盧抱孫獻上鄭板橋的自薦信。

盧抱孫是一位愛才之人,與鄭板橋一見如故,資助板橋路費進京趕考。而在鄭板橋與盧抱孫交往期間,鄭板橋一心為民的政治理念和智慧得以顯露。

王三家貧,為母治病,偷販私鹽,被鹽商張從扭送縣衙。赦之,于法不容;懲之,于情不忍。盧抱孫遂請鄭板橋幫忙判案。板橋出計張三當街戴“席枷”,站在張家店門口示眾十天。鄭板橋則左右開弓,當街畫蘭,引來四面八方游客圍觀,將張家店擠得水泄不通。“那王三戴枷一日,我便畫它一日,戴枷三日,畫它三日,戴枷十日,畫它十日……”最終張從不得不撤訴,還張三自由。一則小故事將一個“守正惡邪”的板橋形象立在舞臺上。

揚劇《鄭板橋》是一個輕喜劇,而鹽商張從是一個重要“喜劇”角色,他一出場便是前呼后擁,飛揚跋扈。劇中為了諷刺其揮金如土、投機鉆營的形象,安排了一個“比富”的橋段:仆人前來告知,公子在瘦西湖與人比花錢快,眼看就要落了下風啦。張從一聽,這還了得,“速取金箔兩箱,命他在白塔頂上,隨風拋撒……”

你以為舞臺上的劇情是夸張的?“撒錢”還真是有據可查。據清朝的筆記集《揚州畫舫錄》等書記載,清朝時期,一位揚州的鹽商,因為聽到有人說“一擲千金”,就十分想親身感受一下這個詞,為了達償所愿,他花了數萬兩的白銀,購買了價值千金的金箔,然后迎風灑下,供人隨便撿拾,而他花了這么多錢,一點都不覺得心疼……

愛民如子,“一枝一葉總關情”

“我跟著鄭板橋走過了繁花似錦的揚州,無數金箔紛紛灑落,迷離了眾人之眼。我們走過紙醉金迷,它脆弱得像被美酒浸透的絲綢,而后,走入一片空茫,孤獨又泰然。”在編劇羅周眼里,“鄭板橋始終如一,榮名利祿從他身上滑落,就像微風拂過翠竹,一陣沙沙低吟,再不著一絲痕跡。”

舞臺上,古琴與琵琶的悠揚旋律仿若一陣清風,輕輕拂開歷史的畫卷,清代揚州的風情萬種如詩如畫般徐徐展開。鄭板橋筆下的“竹、蘭、石”化作他性格的三種特質,生動地展現了為官之德、書生之質、為民之心,以及他對生命價值的執著堅守,深深地震撼著每一位觀者的心靈,讓他們沉浸其中,心潮澎湃。

縱覽鄭板橋一生的軌跡,他以書畫聞名于世,以“怪”出名,但史書上他還是一個愛民如子的好官、清官。

鄭板橋(1693年 — 1766年),名燮,字克柔,江蘇興化人。3歲時失去母親,父親也只是一位教書先生,毫無持家能力,多虧他的乳母把他培養長大。30歲的鄭板橋還是個窮秀才,跑到清代一線城市揚州做了一名“揚漂”。

那時,運河沿線富起來的商人們特別喜歡結交文化人,還會贊助一些文化活動,搞一些模仿蘭亭雅集的文化沙龍,捧一捧圈內新人,也誕生了如揚州八怪等“職業畫家”。鄭板橋以賣畫為生,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沿著運河,他看到了繁華,也看盡了民生的疾苦。

乾隆七年(1742年)春,年過半百的鄭板橋終于入仕,被選授山東范縣(在今河南濮陽)知縣。據史料記載,鄭板橋在范縣做了四年的知縣,“布襪青鞋為長吏,白榆文杏種春城。幾回大府來相問,隴上閑眠看耦耕”。雖是一名官員,實則是一介布衣,入仕后依然本色不改,體察民情,重視農耕,與老百姓同甘苦,共勞作,為了百姓安居樂業而身體力行。

乾隆十一年(1746年)鄭板橋調任濰縣(今山東濰坊)知縣。乍暖還寒,北風卷地,黃沙滿天。鄭板橋在書童陪伴下,從范縣出發,跨黃河,過濟南,渡淄水,沿驛道一路東行。漫長的路程,幾天幾夜,一路上,一隊接一隊乞討、出逃的饑民,與板橋相向而行。迎著襲來的滾滾逃荒洪流,主仆二人如在逆水中行舟,在風雨中飄搖。

“十日賣一兒,五日賣一婦。來日剩一身,茫茫即長路……”百姓的苦,百姓的難,鄭板橋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長夜難眠,秉燭提筆,洋洋灑灑一首《逃荒行》,詳細描述了饑荒下流民的艱難處境。

上任濰縣時,當地正遭遇連年的饑荒,出現了“人相食”的慘狀。鄭板橋內心憂急如焚,下令開倉賑濟,他的同僚卻不建議這么做,勸他應向上級報告獲得允準后再開倉賑濟,鄭板橋力排眾議,向同僚表示“有譴我任之”,所有責任由他一人承擔,不連累他人。他讓百姓寫借條領取糧食,待其離任之時,他將借條一把火燒了。《清史列傳》做了這樣的記載:“燮開倉賑貸,或阻之,燮曰:‘此何時?俟輾轉申報,民無孑遺矣。有譴我任之。’”打開官倉放糧賑濟,救活了成千上萬的人。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首詩正是創作于濰縣知縣任上,也是鄭板橋愛民之心和勤政之意的充分反映。濰縣人民對他感恩戴德,修建生祠來奉祀他,直到今天,當地老百姓還深深懷念著他。

守正創新,彰顯“文化品格”

說回到揚劇《鄭板橋》。

鄭板橋的傳奇故事不僅在民間廣為流傳,在揚州市內更是婦孺皆知、耳熟能詳。同樣都是喝著運河水長大的揚州人,如何演好這個著名的“老鄉”?

揚劇表演藝術家、揚州市揚劇研究所所長李政成介紹,在創作初期,主創團隊就明確了目標——塑造一個獨一無二、前所未有的“鄭板橋”形象。如何把握好尺寸和火候,展現鄭板橋“不能挺拔,又不能不挺拔;不能寒酸,又不能不寒酸;不能糊涂,又不能不糊涂;不能普通,又不能不普通”的獨特形象?最終在鄭板橋的傳世畫作中找到了“依據”,畫作中的一筆一畫都化身為他在舞臺上的形體和姿態,實現了對這一歷史人物的深情回望與藝術重塑。

“歷史人物賦予劇種以滋養,而劇種也必須給予這些人物以呼吸。”在李政成看來,文藝創作歸根結底就是守正創新。將鄭板橋的人格魅力、藝術追求以及他對社會民生的關注等多方面特質生動展現出來,從而與觀眾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揚劇《鄭板橋》通過深入挖掘城市的文化DNA,與揚劇這一傳統劇種的藝術語匯完美融合,彼此豐盈,凸顯出煥然一新的文化品格。該劇迄今已演出50多場,受到廣泛贊譽。

中央文史館館員、首屆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高度評價該劇:“鄭板橋是中國知識分子的代表,他的人生意境如蘭、如竹、如石,這是中華戲曲的守正創新。“

揚劇《鄭板橋》喜獲“五個一工程”獎,消息傳來,揚劇研究所激動萬分。“這在揚劇史上從來沒有過,這是政治和藝術的雙重榮譽。”李政成說,“對揚州的城市建設,揚州文化的推廣,對揚劇劇種的推進和發展都意義非凡。”

有人評價《鄭板橋》活色生香,描寫了一個“活人”鄭板橋,而他的“出圈”,就像《新華日報》所評論的,經過古老中華文化的“細熬慢燉”,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散發著精神的光芒。

撰文:劉海琴

圖源:揚劇《鄭板橋》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