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機器轟鳴的生產車間,到塔吊林立的項目工地;從日新月異的工業園區,到蓬勃發展的產業基地……常州經開區開局就要起跑,快一個身位,就能搶得一分先機,展現出“千億之區再奮進”澎湃動力。
項目發展“熱潮涌”
2024年年末,致力于打造央地合作典范的中車·常州“三位一體”產教融合示范基地順利“領證”,嶄新的校區即將在2025年春學期投用,目前學校已啟動搬遷工作。
“從2021年項目正式立項省重點項目,到如今新校區交付使用,一座全新的現代化新校區已矗立在常州的東大門,學校的辦學條件顯著提升。站在新的起點,我們將努力構建‘校企融為一體、產教充分融合、職培相互融通、育訓有機結合、校企協同育人’的中車特色職教和培訓體系,致力打造央企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典范。”常州鐵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總規劃師湯忠芳介紹。
長海高性能玻璃纖維智能制造基地項目總投資約65億元,主要應用于日益增長的超大功率海上風電產業。公司董事長楊國文介紹,項目建設前期涉及高壓線遷改,工程量大、時間緊迫,遙觀鎮成立攻堅小隊“一對一”服務,方案論證優化近10稿,有力協調解決各類矛盾問題,僅用6個月就完成了遷改,保障項目按時進行。
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運用于風力發電、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領域。在運河智創灣園區,常州新譽高性能永磁材料項目進入試生產階段,計劃建設12條先進生產線,達產后可年產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5000噸。“在深耕軌道交通領域的同時,瞄準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釹鐵硼需求,延伸產業鏈條。”項目負責人介紹,該項目采用綠色化、集約化生產,部分工藝突破了“卡脖子”技術,中水回用實現零排放。
記者了解到,2024年常州經開區共推進建設產業項目111個,總投資606億元,預計全年完成列統投資超200億元。其中,中車、新磁、長海、常寶、綠色涂料等5個項目被列入2024年省重大項目庫,占全市入庫總數的14%,創歷年新高,安瀾、龍鑫等2個項目被列入2024年省民間投資項目,2025年又有4個項目入選省重大項目。預計2024年完成列統投資72億元,完成率位列全市第一,凌天達、安瀾、神力等13個項目新開工建設,慕林智造、鼎智科技、博瑞電力三期等10個項目已竣工投產,為常州經開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招商引資“勢如虹”
“堅持把工業園區更新作為招牌項目、牽引工程,全力推動2.0升級版落地見效。”常州經開區黨工委書記丁一說。
園區是項目的承載地,常州經開區建立健全“招推服”一體化工作機制,導入更多前沿技術、創新項目,招引更多產業向新向高項目,成了常州經開區招商隊員們的一致目標。
2024年12月28日,隨著金錘的敲響,總投資約10億元的富晟汽車電子總部及研發制造基地一期項目在常州經開區東方汽車電子產業園開工。企業瞄準智能網聯業務拓展朋友圈,預計到2030年將實現銷售收入約16億元。
園區入場裝修的還有高精密自動化細分領域內的“隱形冠軍”日本JEL半導體項目,2025年上半年,企業將實現投產。“針對這個園區,我們瞄準智能汽車電子核心產業換擋提速,加快電機電控、車用芯片、智能網聯等重點領域企業招引。”常州經開區科技與投資促進局工作人員說。
“常州經開區給我們最大的印象一是營商環境優,二是發展潛力大。” 中建福達健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裁孫壽輝說。
中健福達總部位于北京,是中國健康產業投資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一級子公司。企業在常州經開區投資建設中健未來數字健康中心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計劃打造大健康科技創新中心及產業孵化中心,并配套設立產業專項基金,支持常州經開區大健康、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記者獲悉,2024年以來,東方汽車電子產業園、宋劍湖創新智慧港、電子科創港等6個園區建成投用,新增高標準廠房100萬平方米,綜合招引率超70%,率先全面投產的東方數字經濟產業園一期畝均稅收已達50萬元。截至2024年12月,常州經開區全年招引重點產業項目61個,總投資286.63億元。
常州經開區科技和投資促進局局長薛飛介紹:“我局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繪制產業招商地圖,依托以商引商、以企引企開展精準招商,以項目‘活水’強健招商‘筋骨’。”
活力澎湃“再跨越”
去美食天地尋覓讓舌尖綻放的味道,到特色店鋪選購心儀商品,入夜還可欣賞一場繽紛燈光秀……經過兩年多謀劃,2024年12月21日,江蘇常州常青里文化旅游街區以主力店集中“剪彩”的形式正式與市民見面。
主力商戶從生活方式煥新、標桿餐飲蝶變、戶外運動引領、微醺業態集聚、悠然生活棲息等主題切入,講述常青里文化旅游街區打造“城市微度假目的地”的規劃定位。品質街區攜手潮流品牌,將打造“全年齡、全時段、全天候”的旅游消費目的地,共筑城市商業新標桿。一周一活動,讓住在常青里附近的居民體會到了消費的活力。
一街之隔,文化活動中心、東方云湖化身城市新地標,刷爆朋友圈;每當夜幕降臨,一條巨龍在科技金融中心3座樓宇的外立面穿梭飛舞,流動的光影盡顯風采;“網紅”冷卻塔刷新“城市封面”……從“一塊地”到“一張圖”,再到“一座城”,3平方公里核心商務區內的變化,用“日新月異”形容恰如其分。
記者從東方新城辦公室了解到,東方新城核心區的建設已接近尾聲,后續工作重心將逐步從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基礎設施及生態環境提升等建設工作,向招引、運維過渡,全方位助推城市形象提級。常州經開區東方新城辦副主任李曉波介紹,核心區招引來的不乏“文化總部”“金融總部”、活力商圈以及企業總部大樓,“我們將持續、穩步推動中心城區建設向東拓展,加快建設業態新、形態優、生態活的東部新城。”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無懼風險挑戰、把握發展機遇,常州經開區經濟持續奮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