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字當頭,狠抓落實。新春伊始,彭城大地處處涌動著蓬勃的發展熱潮。
經營主體總量達146.9 萬家;消費品以舊換新拉動大宗消費90億元;快遞量突破10億件……數字,是城市發展的無聲見證者,也是經濟脈動的生動注腳。每一個數字都承載著一段故事,每一項成就都凝聚著無數努力。從數字中,我們不僅能看到徐州在產業升級、消費提升、城市建設等方面的顯著成果,更能深切感受到這座城市實干奮進的力量。即日起,徐州日報推出“數字背后的經濟脈動”系列報道,挖掘數字背后的城市發展動力。
在江蘇省2025年重大工業項目清單中,徐州有66個項目入選,數量創歷史新高,年計劃投資達273.7億元。
去年,徐州有141個省市重大項目竣工投產,以超額完成省市重大項目年度投資任務的“徐州速度”,讓這座成功轉型的老工業基地煥發出新的活力。
為何眾多重大項目紛紛選擇落戶徐州?這141個項目是如何成功落地投產的?徐州為了吸引和推進這些項目,究竟付出了哪些努力?通過一個個“小人物”,我們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自己先變成行業人,才能招引來好項目”
“李總,我又有了新的想法,想約您明天再面談一下。”
“都快過年了,而且明天的行程也都滿了,只有今天下午還有點空。”
“好,那我現在就出發,剛好下午就能到!”
……
節前的最后一個工作日,徐州高新區投資促進局招商專員邵威因一通電話而收獲了意外之喜。
簡單收拾后,邵威拉著常備于辦公室的行李箱,匆匆奔向高鐵站。
為了能與企業在一個頻道對話,徐州的招商人員深入學習研究產業發展態勢、行業發展報告、上市企業招股等各種與產業相關的信息。“只有自己先變成行業人,才能招引來好項目。”邵威分享著他從業四年來的職業感悟。而此次成功約見的企業,正是他經過深入研究安全應急產業鏈后發現的,與徐州高新區的契合度極高。
招商如筑樓,地基牢方能高樓起。徐州深知此理——
近年來,徐州堅持向新求變,著力打造專業化招商隊伍,努力讓每一名基層招商人員都具備全產業鏈知識,把招商引資從拼關系、拼資源、拼政策這種已被時代拋棄的傳統模式,升級到了拼專業、拼服務、拼生態的更高維度,構建起高水平招商引資新模式,加快走出去招商步伐,以廣闊的視角主動融入更大市場。
邵威行李箱里內那份《中國安全應急產業發展白皮書》,正是他的“地質勘探圖”。
在徐州已經落地的諸多項目中,不乏“專業地基”結出的果實:工程機械與智能制造行業的鏈主企業博鼎集團落戶徐州;徐工的配套企業恒立液壓、常州易控、中科中美相繼聞訊而來;還有一些上下游企業相約簽約徐州……
圍繞“343”創新產業集群,徐州招商人深挖行業信息,順“鏈”摸“企”,用產業“漁網”精準“捕魚”。
與此同時,徐州還在產業“地基”里澆筑了資本的力量。利用產業基金的放大效應,成功吸引眾多高質量項目落地,有效推動了產業與資本的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
在徐州各招商部門的“產業作戰室”里,幾乎每天都在上演著這樣的場景:當專家剛結束技術分享,招商專員立即模擬路演,圍繞項目可行性、投資潛力進行深入探討,爭分奪秒地為吸引優質產業落戶徐州而精心籌備。
在徐州,招商工作正在以更開放、更靈活、更多元的策略,不斷轉型升級,精準發掘項目資源,精確匹配企業需求,搶占招商先機。
“天南海北施工是常態,但徐州給我的感覺很不一樣”
大年初一,走進位于徐州經開區的博鼎動力天然氣發動機項目施工現場,只見挖掘機長臂揮舞,正在進行基礎開挖作業;一輛輛卡車裝滿土方,有序出入;工人們頭戴安全帽,身著反光衣穿梭在工地中……處處一派繁忙有序、熱火朝天的景象。
目前,1號廠房正在進行基礎墊層澆筑施工,預計6月份廠房建成并投產;2號至6號廠房預計在7月陸續投產。投產后,預計年產發動機10萬臺、熱管理系統20萬套。
“天南海北地施工是我們的工作常態,在工地過年我們也是習以為常,但徐州給我的感覺卻非常不一樣。”談及在徐施工的感受,項目總承包方相關負責人劉天宏很是激動。
春節期間,徐州經開區專項服務小組成員,每天都會來到項目現場,全力協助項目方解決建材、運輸、用工等實際問題,確保項目在春節期間也能保持高效推進。而這只是徐州加速項目落地的一個縮影。
在徐州,項目落地像一場精心設計的接力賽——當企業接過“拿地即開工”的發令槍,政府服務團隊早已在賽道備好“加速包”。
審批窗口化身“時空折疊師”,把立項、環評等十幾道工序壓成“并聯賽道”,企業捧著缺材料的“半成品”也能先“上車”,后續再“補票”;重大項目辦事處化身“項目推進督促員”,做足提前量,做好土地整理及各類要素保障,確保項目盡快開工建設;專項服務小組化身戴著安全帽的“工地急診隊”,每天帶著“問題掃描儀”巡查,對影響項目建設的難點堵點問題,形成問題清單,動態銷號管理,保障項目有序推進。
項目建設,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壓艙石”,是優化區域生產力布局的“先手棋”。“徐州速度”與“營商溫度”在工地上同頻共振,不僅彰顯了城市高效務實的行政效能,也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都說項目的簽約只是合作的開始,我在徐州感受到了”
“請注意,右轉彎!”
“呀,咱大徐州啥時候有了這個高科技!”
“早就有了啊,你看它這方方正正的,多可愛。”
在銅山區火花社區,返徐過年的劉慧在陪家人出門時,偶遇了一輛無人駕駛快遞攬運車。
這輛長相呆萌卻科技感十足的攬運車由九識(蘇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識)生產,目前已在徐州多個區域投放運行。
九識擁有L4級自動駕駛全棧技術的自研能力,是無人物流車領域的“頭把交椅”。去年5月,徐州高新區產業基金參與九識智能專項基金,撬動外資3000萬美元投資九識智能無人車生產銷售項目。同年8月中旬,該項目投產,并在11月迅速達到了規模以上標準,預計年產智能無人配送車2000臺。
“承諾的項目資金到賬非常及時,填補了我們的后續研發經費,相關人才的引進也很順利。都說項目的簽約只是合作的開始,我在徐州感受到了!”提及投產以來的感受,九識相關負責人施云艦表示,從項目洽談到落地,再到如今的投產運營,每一步都得到了徐州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
吸引企業投資興業,需要在政策供給、環境塑造與企業訴求、市場需求之間尋找新的共振點。
在徐州,“碼上辦”“即來即辦”已成常態。針對重大項目建設,徐州更是在審批時限、流程上做足“減法”,在深化審批改革、服務上做好“加法”,為項目招引、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穩投資、促發展、強信心。今年,徐州將持續開展“招商引資質效提升年”行動,大力推進年度省市重大項目的實施,以扎實的步伐推進項目的招引、建設和達產,用實績實效助力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