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新春走基層|一份“新鮮到家”, 兩代人“使命必達”


正月初十子夜時分,無錫城氣溫已降至零下,沒了白日的喧囂,空蕩蕩的街巷更顯寒意逼人,許多人還未進入夢鄉,送奶工羅建國夫婦已經準點起床。

凌晨1點15分,記者在無錫市梁溪區勝利新村天資奶站見到了羅師傅,他正弓著身子和妻子董英對照配送清單核對數量,接著將各類奶挑揀分類、碼放整齊、搬運上車,一氣呵成。

“哪一戶配送幾份,哪一戶要隔天配送,哪些需要鮮牛奶和酸奶搭配配送,還有哪些客戶需要臨時停奶,這些在裝車之前一定要清點清楚,馬虎不得。”這繁瑣細致的活兒,羅建國從1988年開始,一干就是37年,寒暑無休。

手上忙不停,抬眼間,羅建國見記者凍得瑟瑟發抖,他打趣道:“一會兒跟我上樓跑兩趟,保證你們身子就熱乎了。”此時,記者才看清他黝黑的臉上刻著些皺紋,布滿血絲的眼睛,一副飽經風霜的樣子。單薄的牛仔褲讓本就不是很壯的羅建國更顯瘦些,一件羽絨服,一頂棒球帽就足夠他抵擋冬夜的寒冷,“跑上跑下的,穿太多,礙事兒。”

羅建國負責配送的無錫市濱湖區湖濱萬達片區有許多老舊小區,沒電梯,上下純靠“腳力”,不少訂戶還住在頂樓,記者鉚足了勁跟跑,幾趟下來,喘息聲里夾著呵氣,為了不“拖后腿”,只得搖手作罷,索性在樓下等著。“現在送奶已經輕松多了,那會兒真是體力活兒。”羅建國所說的“那會兒”指的是上世紀80年代左右,一輛“二八”大自行車加一個簡易的保溫袋就是送奶工“標配”。

停車取奶,開鎖、投放、關門,返回繼續下家……一套流程,記者估算,平均每趟只需兩分鐘。每天一點多到六點多,羅建國都要騎行60多公里,重復幾百次這樣的流程,為片區20多個小區170余戶家庭送去鮮奶。因為配送區域比較分散,還有部分民房和門店、配送時間較長,另外10個小區的配送需要妻子董英負責完成。

每一段送奶的路程很平凡,送去的卻是一份責任,一份信任。記者在車龍頭上見到一小疊紙,上面齊整地記錄著“轄區”內訂奶戶需求的奶品、數量及遞送時間,有“常規遞送”名單(即每天準點、定量需求者),也有“不規則遞送”名單(即“隨心定”需求者)。羅建國胸前常掛著一長串鑰匙,他不用細看就可精準配對,每戶住哪個樓幾單元哪種奶多少瓶,用他的話說“全在腦子里”。

“這個行業靠的是體力,更是耐力。”羅建國說,他見過黑夜時的傾盆大雨,那雨真不招人待見,淋得他看不清前路。他也見過黎明來時的人間四月天,路邊的青草香、已經亮燈的早餐店,還有和他一樣早起努力的人們。

羅建國是泰興人,來無錫的快40年里,夫妻倆靠自己買了房、落了戶,雖說自己的行動軌跡大部分圍繞著錫城的幾十個小區,但他卻打心眼里覺得這座城市不錯,于是給女兒取名羅錫娟,如今女兒、女婿也在無錫安了家。“記不清老家究竟什么樣子了,反正家里人都在這,家也就在這兒了。”

在無錫200多個奶站,像羅建國一樣的送奶工有300多名,他們在黑夜里穿行,平均每天送奶到家8萬多份,盡心完成每一份“新鮮到家”。在舊了的送奶車上,記者看到一個平安符,扣子是斷了的繩子重新打的,“女兒給的,跟著我很多年了。哦對,她現在也是名兼職送奶工。”羅建國說起女兒,滿臉溫柔。

“送奶到家”服務一直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進步。對于80后、90后來說,送奶和奶箱服務并不陌生。曾經,叮叮當當的奶瓶碰撞聲“穿梭”在大街小巷里,拿著奶卡去車庫或者小菜場的發奶點,用筆勾一下日期,到手一瓶當天的牛奶。回家后,拉掉奶瓶口的蠟線,揭開封蓋,凝結在瓶口四周和厚紙板上的牛奶脂肪,一口舔下去的美味,讓許多人成年之后依然記憶猶新,其中便包括羅建國的女兒。

“不同于常溫滅菌奶,一袋鮮奶,從奶場到餐桌,不超過12小時,營養價值高。”羅錫娟告訴記者,自己是早產兒,在牛奶還未成為普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時,能喝奶是一種幸福,是來自家人的愛和關懷。如今加入送奶隊伍,對她來說,除了能替父母分擔外,更是一份愛的傳遞。

“就這么準時沒誤過事兒?”面對記者的疑問,羅錫娟笑著拍拍父親的背,“他啊,一句‘該去送奶了’,整個人能立馬清醒蹦跶起來。”這雖是一句玩笑話,卻是深深刻進羅建國一家的生活習慣,更是一種信條。“凌晨1點到天亮,再困也睡不著,送奶這事印在腦子里的,什么都阻擋不了。”羅建國擺擺手,收拾完奶站鎖好門轉身上樓,而此時的錫城也已逐漸蘇醒。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俞圣彤 李順順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