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啟新程,萬象煥新光。春節剛過,揚州各項水利重點工程紛紛復工復產,全力推動實現水利工程“開門紅、開門穩”,為新的一年水利工程建設吹響“沖鋒號”、按下“加速鍵”。
△ 淮河入江水道右堤廖家溝(文昌大橋至羊尾巴段)應急加固工程二標施工現場(張宏遠 攝)
昨天上午,記者走進淮河入江水道右堤廖家溝(文昌大橋至羊尾巴段)應急加固工程施工二標,雖然天氣寒冷,工程現場卻一派繁忙景象。兩道110米長、5米寬的圍堰間,數輛挖掘機正挖掘著土方,伴隨著機械的陣陣轟鳴,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站身鋼筋綁扎作業和消力池封底。
“為了能確保2025年10月完成建設內容,春節前我們一直奮戰到臘月二十八完成了站身底板澆筑。正月初八正式復工,目前三個標段都在抓緊工期開展施工,僅二標現場就有50余名工人,工程全線到崗的工人超過200人。”工程技術負責人荊昊告訴記者。
廖家溝是淮河入江水道最下段歸江河道的最大干流,承泄了八成以上的淮河入江洪水,但其右堤運行多年未系統治理,存在穿堤建筑物結構的老化、堤身開裂和滲漏等安全隱患。被納入國家七大江河干流重要堤防達標建設項目的淮河入江水道右堤廖家溝應急加固工程于2024年末開工建設,總投資1.87億元,將實施堤防加固9.33公里,除險加固穿堤建筑物9座。
揚州市水利工程建設中心主任劉金生介紹,“初八一上班,我們就立即進行了工程復工復產檢查,召集參建各單位召開復工復產動員會,就如何利用節后施工黃金期提質量、抓進度、保安全、防揚塵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確保主汛期前能發揮工程效益。”
據了解,廖家溝右堤按淮河入江水道分洪12000立方米每秒設防,工程完工后,該薄弱段防洪標準將達到50年一遇,有效鞏固揚州城市防洪屏障,提升流域防洪排澇能力。
△ 楊莊漫水閘除險加固工程(陶子豪 攝)
目光轉至高郵湖新民灘邊。同樣處于淮河入江水道重要位置、護一方安瀾的楊莊漫水閘也已復工,正熱火朝天除險加固。6臺套機械設備正在緊張作業,65名工人已經到崗,全身心投入工程建設。
建設處現場負責人黎龍鳳滿懷信心地表示:“新的一年,我們的目標就是沖刺決勝、全力以赴。這些天正在進行墩墻立模,氣溫一回升就能立即實施閘室混凝土澆筑,確保今年主汛期前具備通水驗收條件,讓工程盡快發揮防洪、蓄水效益。”
楊莊漫水閘是淮河入江水道高郵湖控制線7座控制建筑物之一,自上世紀70年代建成后,半個世紀以來,為蓄水灌溉和行洪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運行多年后水閘結構老化,經安全鑒定為Ⅳ類閘,亟需拆除重建。
據了解,本次楊莊漫水閘除險加固工程總投資6491萬元,于2024年10月正式進場施工,預計2025年底完工。屆時,煥新后的楊莊漫水閘將與其他6座水閘一起,共同承擔著高郵湖水位過高時開啟閘門行洪的任務。同時,將為兩湖攔蓄水源、滿足周邊蘇皖兩省140萬畝農田灌溉需求和改善揚州市城區水質發揮重要作用。
△ 江都區小涵河(老通揚運河~丁伙套閘段)整治工程一標施工現場(陶子豪 攝)
中小河流治理項目江都區小涵河整治工程也已復工全力推進。一標段施工現場,挖掘機散布河道內開足馬力清淤,河道兩端,仿木樁護岸基本完成。小涵河整治工程建設處唐靜科長介紹,目前正進行河道清淤疏浚,已完成治理河長9.5公里,工程形象進度超80%,預計于今年3月通水,小涵河下泄行洪能力將大大提升。
除重點工程建設外,灌區改造、建筑物維修加固等項目也已陸續復工復產。“我們將以‘開工即決戰、起步即沖刺’的精神狀態,滿弓緊弦,謀全年、搶開局,緊緊圍繞目標任務,一鼓作氣、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加快構建現代水網,提升防洪減災能力,為‘好地方’筑牢水安全屏障。”揚州市水利局局長凌國棟說。
記者 周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