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都是在經濟發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這里面的人文經濟學。”新時代人文經濟學是習近平總書記基于中國經濟發展實踐提出的重大理論命題,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原創性貢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認真學習、全面把握、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文經濟學的重要指示精神,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現實要求。
根據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高級編輯方江山提議,江蘇省委宣傳部組織、人民論壇雜志社參與組織的江蘇人文經濟學座談會于2024年12月18日在南京召開。李揚、樊和平、任平、朱慶葆、李向民、桑明旭等專家學者出席會議并發言,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趙金松,人民論壇雜志社總編輯彭國華、副總編輯何民捷等出席會議,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方江山在認真聽取各位專家學者的發言后作了交流發言。2025年第3期《學術前沿》雜志對會議發言內容進行了整理刊發,以期深化對新時代人文經濟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現將刊發文章予以推送,供參考。
關于當前人文經濟學研究的若干體會
——在江蘇人文經濟學座談會上的發言
人文經濟學代表著未來的發展方向。深入研究文化與經濟的內在關系、建構中國人文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是新時代理論工作者的重要責任。進一步研究人文經濟學,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將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為我所用;要聚焦于人,聚焦于人類文明新形態,凝聚深化研究的共識與合力;要著眼于現實,把握好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要堅持系統性、集成性和創新性,推動人文經濟學的系統重構,進一步豐富發展中國人文經濟學知識體系;要保持耐心、保持恒心,打造人文經濟學研究的學術共同體,推進原創性理論創新;要保持研究熱度,持之以恒地、長期主義地積累。【全文】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高級編輯,法學(政治學)博士 方江山
“人文經濟學”如何是一種中國話語和中國理論?
人文經濟學是文化-經濟一體學,是文化-經濟生態學,也是建構現代化的“中國式”的文明學。人文經濟學的話語形態不是“+思維”而是“‘化’思維”。人文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可概括為“一體三維兩概念”,其以“文化-人-經濟”一體貫通為邏輯構架,以文化、人、經濟建構三維坐標,以“人文力”和“人化”為體系的兩大基本概念。人文經濟學的內涵有狹義、廣義和實踐三重意蘊。狹義上是經濟文化化、文化經濟化;廣義上是文化-經濟一體化,是文化-經濟的辯證生態;實踐上是現代化的中國式的“文明學”。人文經濟學的理論有三個基本原理:“人文力”原理、“人化”原理、現代化的“中國式”原理。總之,人文經濟學是基于文化與經濟關系的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話語和中國理論。【全文】
——東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部主任、道德發展研究院院長,資深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樊浩
深化研究新時代人文經濟學的方向選擇
準確理解和把握新時代人文經濟學核心要義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創新的重大熱點議題。當前,持續深化研究新時代人文經濟學需要進一步抉擇方向和明確使命。新時代人文經濟學要在“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中完成自主知識體系構建,就要在植根于民族復興偉大實踐的現實土壤中理解和把握人文經濟與人文經濟學,不僅要深入研究實踐樣本與人文經濟的內在關聯、特質和內涵,還要以世界眼光和大歷史觀系統梳理和全面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實現新時代人文經濟學對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實踐的引領,要貫徹人文新目標、人文新動能、人文新賽道、人文新規則和人文新樣態。【全文】
——蘇州大學中國特色城鎮化研究中心、江蘇省新型城鎮化與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特聘教授 任平
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的人文經濟學
新時代人文經濟學強調其在物質與精神、文明與文化、“第二個結合”和中國式現代化語境下的重要性。人文經濟學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發展,進一步探究了精神生產與物質生產之間如何實現平衡發展的路徑。人文經濟學是“第二個結合” 的生動體現,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了創新發展。人文經濟學以創新的人文動能開辟高質量發展的新范式,為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方向。【全文】
——南京藝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教授、博導,紫金文創研究院院長 李向民
人文經濟學發展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人文經濟學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方式,強調文化與經濟和諧共生,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能經濟發展,使經濟發展圍繞“人”的現代化展開。在目標上,人文經濟學與中國式現代化高度契合,重視公平與效率的有機統一,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人文經濟學強調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經濟結合,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內生動力,賦予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屬性,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韌性與持續性,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全文】
——江南大學原黨委書記,歷史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導,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朱慶葆;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林之豪
深刻把握新時代人文經濟學的本質內涵
在新時代人文經濟學研究闡釋中,準確把握其本質內涵是一項關乎破題準確與否的前提性工作。當前,圍繞這項工作所開展的理論研究并未達成清晰一致的意見,這與相關討論陷入誤區有關。對此,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文經濟和新時代人文經濟學的重要論述為我們指明方向。新時代人文經濟學是一種以當代人文經濟實踐為現實來源,以文化與經濟的融合關系為研究對象,以揭示文化對經濟的引領、浸潤、賦能作用及其運作機理為研究目標,以弘揚經濟發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為價值指向的知識和學問,其在本質上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馬克思主義“兩個結合”的出場路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發展目標、超越西方經濟學的學科視界、經濟與文化雙向驅動的核心主張、“潤物細無聲”的實踐要求,是新時代人文經濟學本質內涵的具體展開和必然反映。【全文】
——蘇州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導,蘇州大學特聘教授、人文經濟學研究院研究員 桑明旭
選自 | 《學術前沿》雜志202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