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既是市場經濟的“信用證”、質量管理的“體檢證”、國際貿易的“通行證”,也是重要的生產性服務業。近年來,蘇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聚焦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工作,不斷優化服務供給,深化改革創新,做強特色優勢,部署實施全省首個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業發展三年行動,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近日,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示范區創新中心喜傳佳訊——由江蘇亨通電力電纜有限公司等蘇州企業生產的光電線纜產品正式獲得“碳足跡標識認證”。全市獲得產品碳標識認證證書的企業實現了“零的突破”。
“從十年前‘進軍’歐洲市場開始,我們每年參與的國際投標項目有幾十個,產品和價格都競爭力滿滿,但中標率并不理想,當時正是忽略了‘碳足跡認證’這道進入歐盟市場的重要門檻。”亨通力纜首席碳專家鞠麟麟還記得接過證書時的激動和感慨。為了讓這項關鍵指標過關,亨通力纜經歷十年“碳索”終如愿,一證在手,亨通力纜的海外市場之路豁然開朗,實力進一步獲得了國際客戶的采信。
如今在蘇州,通過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力促企業發展、產業升級已是一幅生動群像。
綠色領航
激發優勢產業新活力
據了解,此次首批獲得碳標識足跡認證的江蘇亨通電力電纜有限公司、通鼎互聯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永鼎股份有限公司,均來自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重要區域——吳江區。為了提升全行業節能降碳意識,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蘇州市、吳江區兩級市場監管部門圍繞光電線纜等產品,開展碳足跡標識認證技術標準研究,研發和制定光電線纜產業碳足跡核算技術規范和認證規則。成果的落地,為本地光電線纜產品提供了準確可靠的碳足跡背景數據,為光電產業鏈上下游提供了碳減排方案和技術支持,還為全省乃至全國開展直接涉碳類相關認證提供了寶貴先例,對加快構建碳管理體系、爭取國際碳規則制定權和話語權具有重要意義。
“開展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推動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減排,既是積極踐行‘雙碳’戰略,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硬要求,也是主動適應國際涉碳貿易政策發展新動向,助力蘇州制造‘走出去’的必然選擇。蘇州已經走出了關鍵一步。”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說。
為推動更高質量的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走出新路、形成示范,蘇州引入了高能級平臺賦能助力。2024年,中國質量認證中心長三角綠色生態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創新中心落戶吳江區,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紡織等優勢產業,率先探索開展相關領域碳足跡認證、數字認證等創新項目,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有力推動質量創新要素加速集聚,促進質量強企、質量強鏈、質量強區、質量強市聯動提升。
開放融通
助力打響“蘇州制造”品牌
不僅是綠色領航,蘇州市市場監管局聚焦品牌優化升級,深入推進“蘇州制造”品牌認證,去年全市新增25個產品通過“蘇州制造”品牌產品認證,累計通過該認證的產品達到166個;8家企業通過“蘇州制造”品牌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獲得“蘇州制造”品牌認證的產品還入駐了蘇州制造名品中心,并由國內知名跨境電商進行推廣。
為了讓蘇企“走出去”有更多底氣,市市場監管局在全省率先推行“蘇州制造”“1+N”認證新模式,實現“一次認證、多國證書”。目前,全市已有多種產品通過“蘇州制造”“1+N”認證,擁有了更廣闊的市場前景。其中,蘇州工業園區企業創耀(蘇州)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星閃芯片產品同時獲評“蘇州制造”品牌認證及歐洲無線射頻認證,成功打入了運營商、智能家居、人機接口設備(HID)技術及其應用等領域一線品牌客戶供應鏈。蘇州高新區企業萊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水離子渦扇電吹風產品同時取得“蘇州制造”品牌認證和ETL(北美安全認證標志)認證等多張認證證書。“對標國際標準和認證規則 助力國產芯片融入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破解檢測認證難題 幫助中國兒童汽車座椅出口美國”“多方參與 聯合認證 促進擦窗機器人行業高質量發展”3個蘇州政企合作的案例入選江蘇省2024年度質量認證“小而美”國際互認合作優秀案例。
同時,全市市場監管系統還大力推進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成立小微企業質量提升專家服務團,去年共為367家企業提供惠企指導,幫助212家企業精準解難。《醫療器械生產行業小微企業質量管理核心過程實施指南》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全國推廣。
此外,市市場監管局持續完善免予辦理強制性產品認證即“CCC免辦”的便利化舉措,出臺相關工作指引,2024年全市共辦理企業申請2087件,發證1978件,惠及企業231家,涉及貨值3.29億元。
塑強合力
實現能力提升和服務發展雙促進
過去一年,聚焦蘇州“1030”產業體系和現代服務業“1840”產業體系建設,我市一批“高、精、尖”的服務平臺協同發力,實現檢驗檢測行業自身發展和服務產業發展雙促進、雙提升。
蘇州電器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共享研發平臺資源,促進行業共同發展”的案例被列入江蘇省檢驗檢測促進產業創新發展十大優秀案例。蘇州電科院建成了全世界短路能力最強的沖擊試驗電源系統、滿足特高壓發展需求的高能量防爆試驗系統等,完善了新能源設備檢驗檢測平臺,解決了國內企業研發缺平臺、缺方法、缺手段的困難。2023年以來,該院研發平臺服務全市及省內重點企業1200余家,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撐,促進了省內新型電力裝備產業集群的發展。
中認英泰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是中國中檢(CCIC)在長三角區域設立的核心檢測服務基地,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測試、認證、評價、培訓、標準、專利等一站式整體質量解決方案。
由美國UL公司和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共同投資的蘇州UL美華認證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將總部設在蘇州的國外專業檢測認證機構,服務全國超過22000家不同地域、不同產業的客戶,滿足這些企業產品“走出去”的需求。
擁有150多年經驗的國際檢測認證機構——德國萊茵TüV集團全球最大實驗室落戶中國“德企之鄉”太倉,推動了檢驗檢測服務業與重點產業雙向融合、互為支撐,讓我市對德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提升。其汽車電子EMC實驗室已獲得30多家國內外知名車企的認可……
在吸引眾多國內外檢測認證服務企業扎根蘇州的同時,我市也著力打造高能級平臺,不斷提升專業服務水平。2023年以來,全市建成了國家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國家模具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獲批籌建江蘇省集成電路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江蘇省羊絨制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國家級質檢中心、產業計量測試中心16家,納米材料及微納加工等省級質檢中心、產業計量測試中心17家,數量全省領先。這些國家級、省級中心發揮不同領域服務優勢,為重點產業發展賦能。
在做強平臺的同時,蘇州市場監管部門進一步創新舉措,凝聚合力,在全省率先推動重點檢驗檢測機構聯合科研院所、骨干企業建立檢驗檢測服務聯盟,先后建立了蘇州市低空產業、航空航天產業、機器人+人工智能產業、納米技術產業等4個檢驗檢測服務聯盟,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開展檢驗檢測優化產業升級行動,舉辦檢驗檢測認證服務行業沙龍等檢企需求對接活動,推動本地重點企業、檢驗檢測認證機構、高校與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等共同解決產業鏈升級中遇到的“測不出、測不準、測不好”等問題,謀劃推動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點”上著手,做強“蘇州制造”;“線”上推進,賦能全鏈升級;“面”上發力,創優發展環境。2024年,全市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的活躍度和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貢獻度不斷提升。2025年,我市市場監管系統將繼續以“監管服務雙優”為主線,完善扶持政策,推動建設一批重點產業鏈急需的國家級、省級質檢中心;進一步發揮吳中區作為“國家公共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平臺示范區”、蘇州工業園區作為“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的引領作用;實施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業支撐行動,爭取更多國內外知名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在蘇落戶,打造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服務資源集聚高地。
(蘇報記者 葛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