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中央一號文件首提的“農業新質生產力”,江蘇發展得如何?

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首次提出“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文件指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江蘇是農業大省,有著“魚米之鄉”的美譽。當前,江蘇的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得如何?

田間地頭“新”意盎然

無人機施肥打藥、病蟲害物聯網監測、北斗導航激光平地……春耕備耕時節,江蘇大地上,一個個頗具科技感的農業設備“馳騁”沃野,一派現代化農業景象撲面而來。

農業生產數字化、裝備設施智能化、農業服務信息化,正在讓江蘇的土地越來越“肥沃”,讓農民從“會種地”變為“慧種地”。

目前,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7%,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全省農業生產信息化水平達51.2%,位居全國前列,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3.6個百分點。

希望田野上,糧田變良田的具體實踐正在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就是一項頗為矚目的“成績單”。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省永久基本農田中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280萬畝,占比達到80%。“田成方、渠相連、路相通、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助力江蘇以占全國3.2%的耕地生產全國5.5%的糧食,實現人口密度最大省份總量平衡、口糧自給、調出有余。

與此同時,不少田塊向更加智慧的無人化農場“進軍”。以廣袤無垠的南京浦口湯泉農場為例,一套智能灌溉系統,只要手機輕輕一點,就可以實現灌溉用水的在線化、精準化管理。湯泉農場農業技術員徐鴻飛坦言,“這套智能化灌溉系統可以節約80%的灌溉勞動力,20%的用水和用電?!?/p>

據統計,全省目前共建設各類“無人化”農場283個,項目總投入8.72億元,建設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全省各類“無人化”農場擁有智能農機數量3643臺套,2024年開展“無人化”作業330余萬畝次。

實驗室里創新涌動

生物育種加速良種選育、AI(人工智能)代替人工“照料”農作物、智慧農業云平臺田間監測愈加精準……江蘇各個農業科研團隊實驗室里,“未來農業”的模樣輪廓漸顯。

著眼于一粒良種里的“農業新質生產力”,江蘇集結全省育種力量成立生物育種鐘山實驗室,專門研究農業“芯片”。

2022年11月至今,鐘山實驗室里一批創新成果接連涌現:通過分子標記聚合育種選育的“揚麥33”等中抗赤霉病小麥品種,在江蘇大面積推廣應用;利用全基因組選擇等技術聚合稻瘟病主效抗病基因的優質食味粳稻品種,如“南粳5718”“金香玉1號”“南粳88”等開始推廣;江蘇第一個抗褐飛虱的優質食味粳稻品種W097將完成品種區域試驗,預計今明兩年內可進入市場。

目光轉向全國,江蘇研發農業“芯片”的成績依然亮眼。江蘇省農業農村廳數據顯示,全省7個稻麥品種入選國家優良品種推廣目錄,數量位居全國第一,15個水稻品種進入農業農村部“超級稻”品種名錄、占全國11.6%。

良種迭代之時,良法良技也加速更新。南京農業大學團隊研發的水稻機插緩混一次施肥技術、揚州大學團隊“九合一稻麥耕播機”技術等先進技術,讓種地越來越輕松;省農科院智慧農業創新團隊的智慧溫室里,利用大量田間數據建立起的算法模型能種出有“兒時味道”的小番茄;南京農業大學研究開發的智慧農業云平臺,可提供數字農田、智慧物聯、長勢診斷、處方設計等“耕種管收”全鏈條智能化決策服務……

未來農業無限可能

田野涌動“農業新質生產力”,鋪陳未來農業新圖景。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不僅點題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更頗為具體地為各地“劃重點”:“瞄準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種”“加快國產先進適用農機裝備等研發應用”“支持發展智慧農業,拓展人工智能、數據、低空等技術應用場景”……明確的目標、清晰的任務,指明未來的方向。

當前,江蘇省正聚焦項目農業、設施農業、智慧農業、綠色農業“四個農業”,加快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打造更多體現走在前、做示范,具有江蘇特色的標志性成果:

——大力發展項目農業。精準繪制“投資地圖”,重點招引一批億元以上重點項目,確保簽約項目早落地、開工項目快建設、建設項目早達效。

——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發展日光溫室、植物工廠和集約化畜禽養殖,推進陸基和深遠海養殖漁場建設,加強設施裝備適用性研究,補齊設施農業機械化短板,推動設施農業提檔升級,盤活用好農業設施資源。

——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打造一批智慧農業園區、數字農場(牧場、漁場)、智慧農業基地,改造提升傳統農業。突出集成化發展智慧種植,突出智能化發展智慧畜牧,突出裝備化發展智慧漁業,突出全程化發展智慧園區。

——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強化動態調查監測,在太湖地區率先探索建立農業綠色發展監測體系,對化肥農藥施用、養殖尾水排放、畜禽糞污利用和農田退(尾)水開展系統調查監測評價,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取得經驗后逐步向全省推開。強化綠色科技支撐,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強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

“四個農業”各有側重、相互關聯,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主線助力江蘇高水平建設農業強省。

春風拂良田,沃野孕生機。我們相信,曾在歷史上書寫過“蘇湖熟、天下足”傳奇的江蘇,將以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為契機,執科技之筆早日擘畫出未來農業的現實模樣。

新華日報·交匯點 記者 苑青青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