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不久前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舉旗定向,擘畫民營經濟發展廣闊前景,鼓勵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滾滾春潮席卷而來,江蘇大地上,民營經濟發展活力澎湃,民營企業信心滿懷。《正午江蘇》推出系列報道《向新圖強顯身手》,在一線調研中見證火熱發展現場,在實地對話中展望光明前景,生動展現江蘇千萬民營企業敢闖敢拼、干在實處、勇立潮頭的奮進姿態。
位于鎮江丹陽的天工國際集團憑借自主研發的尖端技術,成為世界唯一全粉末系列產品制造商,其中高速鋼工具產量連續21年位居世界第一,產品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3D打印等高端制造領域,為服務新型工業化貢獻了硬核力量。今天的《向新圖強顯身手》,我們一起走進天工國際。
江蘇臺記者周楊楊說:“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國際壟斷,讓普通的鋼材料變身成應用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前沿材料粉末冶金技術有多牛?這條生產線告訴你答案。”
一鍋普通鋼水從生產線上倒下,一路經過霧化、制粉、壓制、燒結等程序,另一頭即可下線成型的工模具鋼產品,這就是目前鋼鐵行業中最先進的粉末冶金技術。它產出的材料具有成分均勻、韌性強等優點,可作為航空、高鐵、汽車、3D打印等高端制造領域的原材料。
天工國際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于洋說:“碳化物的分布決定了特鋼綜合性能,粉末冶金碳化物,稀疏物它的分布非常小,它的性能是同類的傳統模具鋼、工具鋼的兩倍到五倍,這樣我們既節省了資源,又減少了客戶端使用成本,延長了壽命。”
就在前兩天,中國首張北美壓鑄協會認證證書花落天工,代表江蘇造的大型壓鑄模塊被歐美高端市場認可,企業在手訂單已經排到了5月份。
從村辦小廠成長為行業領軍企業,江蘇人實干爭先的精神濃縮在了企業奮斗歷程中。1981年,天工從生產紙繩起步,2004年,企業的高速工具鋼產量已躍居世界第一,入選全國單項冠軍產品。2018年,企業啟動國內首條粉末冶金工業化生產線建設,開始攻堅行業最尖端技術。
天工國際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朱小坤說:“我們以前沒有做這個粉末材料的時候,國外的賣給中國的材料要60萬元一噸,當時我們一無技術,二無人才,自己規劃,自己設計,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創新,我們用了兩年時間把這個產品搞出來。”
核心技術的突破,打破了國外長達幾十年的壟斷,于危機中孕育出了發展先機。此后,企業不斷延長產業鏈,粉末冶金材料全部實現了進口替代,并被列入前沿新材料和“十四五”發展重點材料目錄,為新型工業化提供有力支撐。天工也成為世界唯一全粉末系列產品制造商。如今,天工每年可生產35000噸高速鋼及3.8億件高速鋼切削工具,產品暢銷全球近百個國家。
天工也是中國第一家勝訴歐盟“雙反案”的企業,成功捍衛了中國特鋼在世界市場上的地位。
天工國際有限公司國際貿易部部長陳俊說:“目前我們工模具鋼產品已經占到世界市場的30%以上份額,特別是高速鋼工具,已經連續21年位列世界第一。”
目前,天工正把握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發展機遇,持續加大產品研發,推進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企業每年還將銷售收入的5%以上投入研發,先后建設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創新平臺,打造了一支由國內外頂尖專家組成的研發團隊。
朱小坤說:“總書記勉勵我們規規矩矩把我們的實體經濟做好,把制造業做好,這給了我們更大的信心。最近我們拿到了國家科技部和我們江蘇省政府聯動的大型一體化壓鑄模的項目,我們非常有信心把這個項目成功轉化為未來新的經濟增長點,然后為國家、為社會作出我們的貢獻,相信江蘇的民營企業明天會更好。”
(江蘇廣電總臺·荔枝新聞中心記者/周楊楊 李揚 徐為民 陳姍姍 供片臺/丹陽臺 編輯/朱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