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天,常州武進工業機器人產業迎來高光時刻——來自武進國家高新區的“小巨人”節卡機器人,驚艷亮相2025年央視非遺晚會舞臺,靈動的機械臂舞動皮影,演繹科技與文化交融的視覺盛宴;坤維科技作為六維力傳感器領域的“隱形冠軍”,成功完成B輪融資,小米、高瓴等行業巨頭的入局,為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工業機器人是制造業變革的“智能先鋒”。近年來,武進區立足自身優勢,精心布局“5+X”產業,以機器人產業鏈為核心,大力推動核心部件、整機制造與檢驗檢測協同發展,實現了從“單兵突進”到“軍團作戰”的蛻變,成長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基地之一。
核心部件突圍:打破國際壟斷
在坤維科技研發中心,各類先進的儀器設備有序擺放,研發人員專注地進行著實驗和數據分析。一個手掌大小的銀色裝置,正是人形機器人實現精細操作的“觸覺神經”。
“長期以來,一臺高性能進口力傳感器的價格,頂得上國內一臺協作機器人的價格,導致國內機器人行業用不起。”坤維科技總經理助理魏析介紹,公司研發的六維力傳感器,能同時測量正交三方向力和正交三方向力矩,是測量信息維度最高的力覺傳感器。如醫療手術機器人,對傳感器的精準度和可靠性要求極高,企業已有產品與醫療機器人一起取得了三類醫療器械的認證,應用在骨穿刺手術治療中。
坤維科技的研發力量源自航天科研團隊,將高速飛行器測試技術轉化為工業級解決方案,打破了海外企業在高端六維力傳感器市場的長期壟斷。企業目前與節卡、遨博、睿爾曼等國內協作機器人廠商開展深度合作,產品廣泛應用于防碰撞安全監測、自動化裝配生產線、力控切削打磨、拖動示教、精密裝配等領域,在協作機器人細分市場的占有率超過70%。
坤維科技還推出了行業內首款經過氫氣環境防爆認證的六維力傳感器產品,讓機器人可以在有爆炸危險的環境中正常使用。隨著新一輪融資完成,企業的年產能將在1.5萬臺的基礎上新增3萬臺。
檢測體系筑基:破解“測不準”難題
從上游零部件的精確尺寸,到中下游整機的穩定性、安全性,檢測是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也是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根基。
“這臺多分量力傳感器校準設備,就像機器人的‘CT機’。”在常州檢驗檢測標準認證研究院實驗室內,該院機械所所長何建新正在調試一款自主研發的機器人檢測設備。他介紹,作為機器人“觸覺神經”的核心部件,多分量力傳感器的性能直接決定機械臂動作精度,團隊自主研發了校準裝置,可精準檢測各分量間的耦合誤差,提升國產傳感器精度。該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今年3月將完成科研驗收。
作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基地之一,武進機器人市場的檢測需求持續增長。常州檢驗檢測標準認證研究院正加速建設國內工業機器人行業首個國家級檢測平臺——國家智能工業機器人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該中心將于今年底建成,2026年完成驗收并投入使用。建成后,將覆蓋機器人整機、關鍵零部件、精密測量等檢測領域,重點破解“測不全、測不準”的行業痛點,為研發生產企業提供全產業鏈計量測試服務。
“2016年,我們的檢測業務僅10多萬元,去年已突破700萬元。”常州檢驗檢測標準認證研究院黨總支書記、院長楊宇華介紹,研究院已建成國內首個通過CMA資質認定和CNAS實驗室認可的工業機器人測試實驗室,隨著檢測能力的提升,服務范圍擴展到全國10多個省市,累計為500余家機器人企事業單位檢測各類機器人2000余臺。
生態集群成型:產值突破200億元
2024年,武進機器人產業集群產值突破200億元,一個精度驅動、生態協同的機器人產業高地正在崛起。“創新磁場效應進一步顯現。”武進區工信局負責人指著產業圖譜介紹,全區已集聚機器人規上企業55家,其中人形機器人企業10家,構建起從核心部件到系統集成的完整產業鏈條。
產業圖譜多點開花。在感知系統領域,坤維科技被工信部列為重點發展的核心零部件企業;肇觀科技自主研發的智能雙目相機,全力實現機器人智能視覺模組的國產化;控制系統方面,節卡、遨博、睿爾曼等企業專注于人形機器人雙臂的研發,廣泛應用于新零售、醫療健康、工業生產等領域;運行執行系統方面,恒立精密工業生產的人形機器人線性執行器、黑戈爾電機研發的直線執行電缸無框電機等產品,突破了國外技術壁壘;軟件與材料方面,遨博設計的全中文界面機器人操作系統簡潔美觀,君華特種高分子材料為宇樹科技提供高性能PEEK材料。
創新平臺建設同樣亮眼。豪森潤博智能裝備建立人形機器人創新研究中心,與多所高校及行業頭部企業緊密協同創新;常州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面向災害救援的人形機器人研制及應用示范”項目,入圍工信部未來產業創新任務揭榜。此外,濱湖集團、偉馳集團等投資平臺紛紛注入真金白銀,整合多地創新資源,為產業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