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國如烹小鮮”。掌握火候、精準發力、多元融合……《政府工作報告》傳遞的治國之道與“烹小鮮”的精髓要義不謀而合。了解國情,體察民意,把準新發展理念的時代脈搏,凝聚高質量發展的前進力量,才能做出色香味俱全、人民群眾交口稱贊的“大國之宴”。
經過歷代淮揚菜傳承人推陳出新,文思豆腐菜品樣貌豐富多變。
萬變不離其宗,這是一道極其考驗刀功的菜。一塊內脂豆腐,在精湛技藝加工下,變成幾千根豆腐絲,將其放入清水中潤開,細可穿針卻不黏不連。
精雕細琢、不失毫厘,同樣也是社會治理的精髓所在。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穩步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
2025年,居民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再提高30元和5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再提高20元。
這些民之所盼、托舉幸福的承諾,正是由一樁樁關乎群眾幸福的“小事”組成。老舊小區改造以"微創手術"代替大拆大建;適老化項目讓“小改造”解決養老“大問題”;“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構筑幸福生活“微縮版”……從社區服務到民生保障,從城市規劃到公共安全,社會治理的每個環節都緊密交織。
切豆腐絲要順著肌理而動,社會治理亦需循著民生所盼發力。創新社會治理,要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根本坐標,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精準施策,民生實事才能落地見效,百姓訴求才能迎刃而解。
于細微處見真章,在力行中顯真情。方能讓社會治理既保有制度溫度,又沉淀民生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