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要把握好挑大梁的著力點,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抓科技創新,要著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在南京引發熱烈反響。大家一致表示,將堅決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加速前進,把握好挑大梁的著力點,用好南京科教資源豐富優勢,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銳意進取、擔當作為,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南京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馮芃 攝
“在深受鼓舞的同時,我們更倍感重任在肩。”南京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成軍表示,下一步,南京市科技部門將深刻領會“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創新策源提升、成果轉化通鏈、創新主體提質、改革深化攻堅等方面狠下苦功、力求實效,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全力打好產業科技創新關鍵仗,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高地。
接下來,南京市將持續強化原創攻關,點燃新引擎。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支持紫金山實驗室、生物育種鐘山實驗室、國家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研發,更多承擔國家戰略科技任務。持續貫通轉化鏈條,釋放新動能。建好用好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信息通信和生物醫藥分中心,加快落實貫通式科技成果轉化實施意見,常態發揮成果清單和需求清單“兩張清單”作用,力爭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方面走在前、作示范。持續賦能創新主體,激活新動能。結合產業科技創新發展需求,做實做強省、市創新聯合體,不斷提升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質效,培育壯大創新型企業集群,更好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精準布局未來產業新賽道。持續深化體制改革,開拓新局面。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落地落實科技人才評價改革國家試點方案,深化高新區一區多園體制機制改革,延展科技金融賦能鏈條,構建支持全面創新的體制機制,推動產業科技融合結出新碩果。
紫金山實驗室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馮芃 攝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催人奮進、振奮人心。”南京市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波說,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對標全省領先、全國一流,立足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試點城市定位,以制度創新牽引技術突破,以場景開放驅動產業升級,為全國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貢獻“南京經驗”。2025年是數據工作“改革攻堅年”,南京市數據系統將發揮數據新生產要素作用,在鋼鐵、石化等支柱產業打造“數據+制造”融合標桿,做優做強數據產業這一未來產業新賽道,推動政務數據資源動態更新與高價值數據集開放共享,形成支撐人工智能創新的基礎數據池。
江蘇省稅務局黨委委員、南京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陳筠表示,南京稅務部門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聚焦南京推動支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集群強鏈、生產性服務業提質增效、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等重點戰略,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精準高效落實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深化“政策找人”、精準直達,健全“稅企面對面”常態化溝通機制,既高效解決企業訴求,又積極引導合規經營,持續優化法治公平營商環境,推動產業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為南京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貢獻稅務力量。
“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為江北新區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信心、加快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強有力的支撐。”江北新區經濟發展局局長張樂表示,作為全省唯一的國家級新區,江北新區將搶抓省支持意見和市實施方案出臺的機遇風口,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和自貿試驗區“雙區”疊加優勢,積極探索制度創新和模式創新。聚焦“三區一平臺”戰略定位,加快構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實體經濟為支撐、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2+4+N”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著力打造全要素全鏈條全周期的良好生態,為推動江蘇進一步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貢獻新區力量。
南京硅基智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司馬華鵬表示:“在應用場景突破上,我們要敢為人先,持續推動技術迭代與升級,加快將硅基智能的創新成果轉化為商業場景中的‘數字員工’產品,發揮南京的AI技術優勢,讓科技創造力加速轉化為社會生產力,助力全國數字經濟產業發展。”
新工集團負責人表示,將立足全市大局,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發揮國企主力軍作用,落實“核心企業+科創載體+基金化投資”產業發展核心路徑,著力推動創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產業、推動孵化和招商企業轉化為基金投資參股企業、推動參股企業轉化為控股并表企業,深化落實集團“4+6”科技創新體系和“1+2+3+N”開放式創新模式,開展產學研聯合攻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卡脖子”技術突破。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張安琪 王國俊 馬道軍 李都 張甜甜 周容璇
通訊員 季天誠 丁娜 寧穗 寧數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