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發力?財政“蛋糕”如何分好用好?《數觀兩會》,一起打開2025年“國家賬本”,讀懂“數”里行間折射出的國計民生。
2025年,我國將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29.7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2萬億元。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比上年增加3000億元。擬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比上年增加5000億元,支持地方加大重點領域補短板力度。
圍繞支持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財政投入將持續加大。中央財政安排產業基礎再造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118.8億元,增長14.5%,推動制造業重點領域高質量發展。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2000億元用于設備更新,增加500億元,進一步擴范圍、降門檻。
同時,財政對于民生投入力度不減,教育、社會保障、衛生健康等重點民生領域支出繼續保持較大增幅,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于人”。中央對地方學生資助補助經費安排超809億元,增長11.5%。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標準進一步提高到每人每年99元。
“大賬”有力度,“細賬”有溫度。“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這本關系14億人福祉的“國家賬本”將護航經濟持續向好、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江蘇廣電總臺·荔枝新聞中心記者/鄭凌 郝朦 章斌煒 俞銘義 編輯/胡超)